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该怎样面对受虐待的事呢 与神同行:当受虐待时(1)

2023年01月04日 编辑:本站

与神同行20230104:当受虐待时(1)

作者:查尔斯史达尼 
 
耶稣在上十字架之前的一夜,一连三次向门徒说:“要彼此相爱,要彼此相爱,要彼此相爱。”然后,在新约的多卷书信里,我们又发现作者,重覆主耶稣的教训,教导弟兄姐妹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受我们。要彼此关怀,要彼此安慰,彼此劝勉,彼此鼓励,彼此饶恕,彼此包容,彼此接待,彼此顺服,彼此服事,彼此相爱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真理。

在整本圣经里,我们看见神给我们很多的教导,都是关乎我们跟别人之间的关系的。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彼此相爱,彼此服事,彼此鼓励,彼此相助,彼此接待等等,这些都是很清楚而直接的教导,一点也不模糊。但是,圣经从来没有教导,我们要容忍虐待的事,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这都是圣经所不许可的。虐待的事情和蒙受主恩的人的生命,绝不适合,它绝对不是神对祂儿女们的旨意。

“虐待”这个词,在今天的世代中,很普遍,我们常听见,儿童遭虐待,父母遭虐待,夫妻之间彼此虐待,政府虐待人民等等。“虐待”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伤害”,对对方构成伤害,这就已经是虐待了,不管是怎样形式的伤害,包括了身体上的虐待,性方面的虐待,言语上的虐待,精神上的虐待,感情上的虐待,都没有分别,都同属于虐待的范围。所有形式的虐待,不论是什么,都不符合主耶稣所给我们彼此相爱的教导,主耶稣亲口教训人,要彼此相爱,要彼此接待,要彼此鼓励,彼此关怀,彼此安慰,这些都是正面的教导。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要来思想一下,对于受到虐待的人,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怎样有效的援助。在世界上,在不同的种族和社群中,甚至在家庭,在教会里,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虐待事件,许多人因此而遭到不同形式的虐待,或者即将面临被虐待,而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面对和解决。

在约13-16章那里,主耶稣多次教导门徒,要“彼此相爱”,那跟“彼此虐待”是刚好相反的。我们要从耶稣的教导中,看看怎样处理一些受到虐待的事件。我们先来分辨一下,“虐待”和“管教”两者之间的分别,到底“虐待”和“管教”,或者说“纪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今天,事实上很多人都受到虐待,比方说:若是有人对某人只是批评,但是听到这批评的人却说,我受到某某人的虐待。我所指的,不是简单的批评几句,乃是在言语上或者是精神上,若是真的伤害到对方,这就算是虐待了。我们谈到虐待,也谈到人对虐待所产生的反应,这可以说是各人都有他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一生受到虐待,但从不吭半句,也不质疑为什么自己一直受到别人的虐待。他们只是感到内心有些事情不妥,但却说不出所以然,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那里。

也有些人受到虐待,但却没有勇气去面对,他们只是把受虐的事掩盖着,不让人知道,因为他们觉得羞耻和尴尬,特别是受到性虐待的,更是不敢启齿,因为知道人言可畏,可能他在讨回公道的时候,要受到更多人的脸色和嘲笑。但是,任何形式的虐待,都不能漠视不理,都不能掩藏着,不揭发出来。

当我们思想“虐待”和“纪律”两者的分别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这样说,纪律或者说管教,是直接针对一个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帮助纠正这个人行为上的错误而有的管教。但是虐待就不同,虐待跟人的行为表现无关,主要就是虐待者的心态有问题,他里面像火山爆发那样,不受控制,要发在别人身上。它是愤怒,惧怕,仇恨,苦毒,恼恨的结合,然后一股脑儿发在别人身上。

我再说,虐待人的人,是由于自己心态有问题,以致把愤恨加在无辜的人身上,绝对不是针对受虐者的任何行为。他们是行为是不受控制的,往往也是失了常性的,所以造成的伤害也特别深,特别难以医治。“管教”则不同,管教者是为了对方的好处,希望对方行为有改善,所以才有目的地加以纠正。好像做父母的,在需要时会管教孩子,因为看见孩子有错误的行为,屡劝不听,而这些行为是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的,所以父母不得不严加管教。可是,虐待跟某人的行为或者是某人的利益完全无关,它是自己内里的发泄。

管教的根源和动机是爱,为了爱一个人,盼望他学好,所以才管教,跟虐待截然不同。因此,“虐待”跟“管教”,两者之间有着基本上和性质上的不同。我们要思想的,就是怎样去帮助一些过去受到虐待的,以及现在受到虐待的人。也许你会说:我从来没有受过虐待,那很好,你是个幸运儿,你应该跪下来向神感恩,因为你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父母和兄弟姊妹都是用爱来待你,都是关心你,供给你的需要,鼓励你,帮助你成长,以致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过去的岁月里,从来没有受过虐待,从没有有过被虐待的经历。你应该好好为此感谢神,因为这并不是必然的事。

今天,有许多人正受到严重的虐待,或者有些人过去受过严重的虐待,身心灵都遭到摧残和伤害。有时候,我们打开新闻报章,看见一些父母虐待子女的报导,实在让人心寒,令人发指。有些做父母的,不但不尽上做父母的责任,还虐待子女,把他们锁住,不给他们饭吃,有的严重的毒打孩子,有些甚至是把孩子凌虐至死。这些新闻都让我们感到震惊、伤心和愤怒的,也为受苦的孩子感到惋惜。有些情况实在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但竟然血淋淋,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有些孩子受到性的虐待,这些经历足以摧毁他们的一生。有些妻子遭到丈夫的毒打,投诉无门,又或者反过来是妻子毒打丈夫,严重伤害丈夫的身体,这些情况真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

除了是身体上的虐待之外,精神上的虐待更是多的很,因为没有表面的伤痕,所以虐待人的就更加肆无忌惮。像“遗弃”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虐待。还有是“言语”上的虐待,经常咒骂人,歧视人,说一些让人自尊心受损的话,这些都是虐待。有些父母在发怒的时候,会一再对孩子说:你是个累赘,我恨不得从来没有生你。你一事无成,你是不受欢迎的。要是有人说这些话不是虐待,试看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到这些话语伤害的人,在成长之后会有怎样的影响,就可以知道这些的确是虐待,而且是严重的虐待。要知道,这些话言出了,它会收藏在孩子的记忆系统中,形成像磁带一样的,不断在孩子的脑海中重覆地播出,这些负面的信息会扼杀了孩子的一生,让他们的自我形像和自我价值,都不能获得肯定。

在谈到“被虐待”的题目的时候,我很抱歉的说,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神恩待我,给我一个健康的家庭和童年,以致我所经历的,都是正面的事。因此我无法分享我个人的经历,又或者能够感同身受的明白你所承受的痛楚。但是,我鼓励所有受到虐待的人,无论那些是早年过去了的往事,又或者是现在你仍然承受着的,你必须把你的事说出来,和别人分享,当然是和一些你能够信任,又耐心聆听你的人倾诉,这是健康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分享”的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所以,不要怕让人知道你的过去,你怎样遭到不公平的遭遇和虐待,要找个合适的人去倾诉,让你的创伤可以获得痊愈。

一个神的仆人,追述他童年的事,非常感慨的说,他的父亲在他九个月大的时候,离开了他。他的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后来他的母亲嫁了另一个男人,在跟这个男人结婚之前,他母亲尽是往好的方面去想,希望可以带给自己的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庭,让孩子可以再得到父亲的爱,同时自己也不必再这么辛苦的出外工作,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可是,结婚只是两个星期,她就发现有些事情不对劲,因为眼前的这个男人,不像她婚前所认识的那个。在她认识这个男人的时候,就连这个男人的兄弟姊妹,都极其夸赞这个人,说他很了不起,将会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但其实不是。

后来,这个做母亲的去追问这个男人的兄弟姊妹,问这个人为什么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就说,他的情况我们一早就知道了,只是我们以为如果他结了婚了,他会自动改变过来。但可惜的是,这个人没有变,辛苦的却是这个做母亲的,和这个跟着母亲进入这个家庭的男孩。这个做母亲的受到极大的欺骗,但已经为时已晚,再也不能离开这个男人了。因此,在这里让我奉劝各位一句,要是你天真的以为,婚姻可以改变某个人的一些行为,那将是彻底错误的想法,实际上是绝对不会。

因此,这段婚姻实际上是很可可怕的,这个做男孩的,不但得不到继父的爱护,而且还经常受到批评和奚落,对他的自尊心做成很大的打击。他深深感到不被接纳,就像一个外人要依附在这个家庭那样,生活得很不好过。而且还时常有争执,甚至是打架的事。做母亲的当然是维护孩子,会用各种方法来保护,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留下许多的伤痕,一生都抹不去。他们母子俩要经常防范这个男人,因为他就好像陌生人一样,对他们完全没有爱和感情,他们得非常小心的出入和行事,免得有什么意外发生。

后来,这个男孩到了寄宿学校唸书,离开了这个像地狱一样的家庭,心内当然还是惦记着母亲,也想着离开母亲,留下她对着一个毫跟没有人性的男人过活,实在很舍不得,无奈也没有办法。幸好这个男孩很快就信了耶稣,而且在牧者的带领之下,将先前所受的创伤都一一治好,不再留下任何的苦毒,仇恨和愤怒在心里,虽然有人负了他,但是他已经能够以饶恕去面对和处理这个结。

然而,我要指出的就是,童年所受到的对待,成长阶段所接收到的信息,将是一生极之深远的影响,那是个铁一般的事实,是很多人都可以证明的事。今天,即使在文明先进的国家,一样有虐待的事情发生;那些居住在落后国家或地区的人,有时候因为传统的思想,就更加不堪设想了。我们很难想象,大家同样是人,但是有的却恃势凌人,有的却饱受凌辱而不敢作声,世界是多么的不公平,人性又是多么的丑恶和残暴阿。

到底我们该怎样面对受虐待的事呢?以下我要分享一些要点,是可以帮助受到虐待的人的。也许你说:我根本不需要,我成长的背景很好,那是很难得的事,你要感谢神;但是请你留意身边的人,应该在不远的地方,就有需要的人,就有一些受到虐待而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又或者不知道真实原因是什么的人。他们活着就是充满着缺陷,他们永远得不到满足,也没有正确的自我形像,经常很想逃避现实等,他们深层的问题,可能正是过去受到虐待所致,我们虽然自己用不着,但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帮助他们。

首先,要处理受虐待,我们得去寻求神的指引。我们要来到神面前,求问神我们可以怎么做。因为每一个个案都不尽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而引起虐待的动机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只对受到虐待的人说:“让我们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虐待你的人。”情况不是这样简单的。今天,也有些人以受虐待去作为离家出走的借口。我们所指的虐待,是真的受到创伤的情况,要是看见有人身体被虐待,我们能不马上带他走吗?那当然是需要的,因为是危急的情况,虐待者已经失去理性,什么事都会做出来。

但是,对那些投诉说精神受到虐待的,我们就不能一概而论的说:“带他出来,带他离开那个他受到虐待的地方。”我们得非常小心,神不要我们做一些违反祂原则和命令的事,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苦楚,是不是因为我只是不满意我现在的环境,所以我就决定离开,而不去面对呢?这在神看可能是不对的做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对每一个投诉说精神受到虐待的人都说同一样的话。除非我们清楚了解到整件事,整个处境,或者我们介入其中,了解到问题的所在,我们才可以下判断。

因此我们得寻求神的指引,当得着神的指示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才可以给对方指示。我们也许对他说:你留在原位,然后积极为对方祷告,求神改变他。又或者你为对方的得救祷告,求神拯救他。当然我不是说这是个必然的答案,但是当我们祷告,祈求神指示的时候,神会清楚告诉我们该怎样去行。神的指示也必然跟圣经的教导互相吻合,和谐一致,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到底是出于神的意思,或者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

第二是为那虐待人的人祷告。也许你会说:“我祷告多时了,依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点不见起色。”我们应该就所得的资料,具体的为那个虐待人的人祷告,不要太笼统,倒要仔细而具体。比方说,如果我们根本不熟悉那人,我们可以为求得知道这个人的动机和心态祷告,求神帮助我们知道这个人内心的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爱把自己的问题发泄在别人身上,为什么他要伤害他身边跟他最亲的人,求神让你明白,好让你可以更进一步的为他祷告。

再讲回前面那个神的仆人的见证,就是那个跟着他母亲改嫁而进到一个虐待他的家庭的事件,那是在他离开家庭去就读寄宿学校多年之后的事,那个时候他已经做了传道人,他经常去探望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也一直跟着这个男人,生活过得怎样,他也不得而知,因为做母亲的不愿意多提。

无论如何,这位神的仆人一心想着要去跟他的继父谈话,主要是请求继父的饶恕,对于当年他不当的态度和反应作出承认。然后他有机会和继父谈话,言谈之间,继父告诉他,他年轻之时的遭遇。原来这位继父,年轻时的志愿是当医生,可是继父的爸爸没有让他进大学唸书,却坚持把他留在农场里干活,他一直没有机会离开,这样一留就失去了他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到最后,他是离开家庭了,却身无分文,又过了读书的年龄,他只得随便找一些散工来维生,他实现不到自己的志愿,只能够有日过日。

基于这样的遭遇,他内心充满着苦毒,仇恨和报复的心态,而这心态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也影响他周围的人的生命,这是很可悲的事。我所要指出的就是,每一个虐待别人的,都有他背后的故事,以及遭遇,我们要是能够多明白,就知道其中真正的原因。原来他受到了别人的恶待,得不到出路,没有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他就把这满腔的怨愤发泄在别人身上,让别人无辜的受苦,这是他本人也控制不了的行为。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帮助治疗那些受到虐待的心灵,让他们获得医治,康复了,就不至于再去危害其他无辜的人。

感情是需要宣泄的,我们不要将感受压抑下来,这是不健康的,也会酿成灾祸,让身边的人和我们一起受苦。撒但很喜欢谴责人,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似乎我的一切过失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做成的,要不是对方这样待我,我今天不会如此。我们要仰望神,要从神那里获得真正的解决,好让我们不再受这些情绪的困扰,而能够快乐的享受人生。

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做得对而受苦,彼前3章就提到这样的情况,13到16节这样说:“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相关链接:受到虐待伤害时怎么办?坚心的信靠神,相信神会清楚指示我们当行的路 与神同行20230105:当受虐待时(2)

上一篇:创造新事的上帝谢谢祢所有的应许当我在旷野般的困境中求祢开我的眼目让我看见祢所兴起 灵命日粮20230104:新视野
下一篇:以弗所书 1:7-9 每日箴言1月5日:观点与角度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