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你是“乖”孩子吗?

2018年06月29日 编辑:本站

最近看了连续剧《白鹿原》,相较于小说,好的影视剧会让人物更鲜活起来,里面的孝文,白嘉轩的大儿子,给我留下一些思考。你看小时候的孝文,唯父亲命是从,应该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只是这份听话里,自学的意识少,被迫的成份多。以至于成年后的白孝文,内心深处处处和不是真实的那个自己发生着冲突,直至被父亲在祠堂里一阵痛打后,心性大变,仿佛叛逆是成年开始,直至收获了一个悲惨的命运结局。

再来看今天,“懂事”和“乖”,几乎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然而,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这是怎么回事?

父母总希望孩子懂事,听话。可是那样真的好吗?或者说乖巧的孩子,只是父母觉得更满意。而对孩子而言,并不是最开心的选择。强加于人的善形成的是“大人” →“善” →“孩子”这样的单行线,即使用再漂亮的言辞,也只是单方向的流向孩子,割断了彼此的心灵联系。在这种状况下,大人不大容易反省自己过度的控制欲,粗暴限制孩子的自由,支配孩子所有的行动,训斥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导致事情恶性循环下去。大人们误以为根绝“恶”就万事大吉,迫不及待地掐灭“恶”苗,犯下了无数过失而浑然不觉,这种过失的牺牲品永远是孩子。魔鬼是消灭不尽的,只有大人和孩子都清醒地认识到“恶”是逃避不了的存在,人不可能不犯罪,圣经上说违背律法就是罪,然而务必要再接下去再看,圣经接着说,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人不可能不犯罪,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法则。所以,耶稣基督的救恩才显得难能可贵,让人敬佩。

人一念三千,细细自查几成罪人,马丁·路德改教就是从这个醒悟开始。他所在的奥古斯丁修道团以苦修著称,在天天鞭挞、拷问自己,试图摒除心中的恶念。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心里的魔鬼不仅没有变少还越来越多,自己离魔鬼越来越近,离上帝反而越来越远。他由此领悟,人指望通过消除恶而亲近神、获得神性是无望的、微不足道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残缺有限,对自己苛刻一心摒弃恶的人,容易对人不宽容。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一个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局限、缺点乃至“恶”好好相处的人,很难与他人好好相处。

大人若以以消除孩子身上的“恶”为教育目标,并不会因此使“恶”彻底消失掉,只会导致关系越来越恶劣,由此产生的“恶”甚至比原有的“恶”更为猛烈。简单地所谓坚决恪守道德和规则,有时候是很恐怖的,对自己的恶,和对孩子的一样,思考那源头所在,寻找真正的消除的力量。

经验中,所有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听大人与他们分享童年糗事,每与我提及,必兴奋开心不已。你看你看,大人们也都有一个或古怪或暗黑的小时候——违反禁令偷偷去戏水玩泥被罚,屡教不改地偷摘别人家地里的瓜果蔬菜,考得不好也会盘算着要不要私下改改分数蒙混到家长签名,也是挨到假期快结束没日没夜地猛赶作业……大人不是从出生起就永远正确,大人心里也有天使和恶魔拉锯交战,大人也必须努力地管理控制调整自己——是这些作“恶”的经历和与“恶”冲突的经历,把大人和孩子连接起来,我们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坏,多数还因此变得更有力量、变得更好。看到认识自己身上的恶的同时,你有了与基督生命的连接,这恶,才不会时常与你站在同一边,纠扯不清。

说到“恶”,该怎么用文字解释呢,恶,该是心里的一部分力量想要冲破出来,没有约束的时候,或者说释放得不恰当的话,被定义成恶了。一个孩子,他不停生长必然不断变化,变化导 致他们尝试向大人寻求新的关联,此时,不能应对变化习惯保持旧有方式和格局的大人必然会抱怨:“这孩子以前不这样啊!”“这孩子真是越大越坏了!”孩子对原有关系的破坏在大人眼里就是“恶”,殊不知,若不认识造物的生命的主,大人的恶才更令人瞠目结舌。说到乖,让我想到顺服这个词,真的顺服一定有乖的外在表现,而不知为何顺服的乖,有一天就会彻底地反其道而行之,就像本要接替白嘉轩做族长的白孝文。

本集歌曲:多一点—盛晓玫、平安的孩子—谢雄、亲爱的,要记得—赞美之泉、保护我的是耶和华—赞美之泉、顺服—赞美之泉、我要顺服—赞美之泉

上一篇:凡事都有神的美意--白超乎雪姊妹生命故事(二)
下一篇:哪里寻心灵的“深夜食堂”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