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
人到中年了,开始学电子琴,音乐是美好的,不管学成什么样儿,家中有音乐飘出来,始终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且,这声音是通达于天的赞美之声。于是有人说,如果你学了电子琴,钢琴,想耍帅,可以对大家说:我是个初学者,弹得不咋地,就表演一首《小星星》吧。然后你坐下来,开始弹《小星星变奏曲》, 翻译成中文是在法国歌曲《妈妈请听我说》基础上创作的12段变奏曲。大家会面带包容的微笑,听完前30秒,然后目瞪口呆,直至8分半结束。我们熟悉的《小星星》,就是从这首18世纪的钢琴曲开始,火遍全球。
它出自天才莫扎特的手笔。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20出头时,在巴黎逗留过一阵子。有研究者认为,他在那时听到法国流行的爱情歌曲《妈妈请听我说》,在此基础上创作12段变奏。成为今天的这个旋律。
这首乐曲,在主题旋律过后,12段变奏各有千秋:有连续、快速的16分音符,有华丽的琶音,有庄严、雄壮的小调,有双手交叉弹奏的炫技。倒数第二段柔和舒缓,却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最后一段是极快的三拍子,在渐强的氛围中迎来有力的收束。大约20年后,那时莫扎特已过世,英国女诗人简·泰勒创作诗歌《小星星》,共5段。再后来,诗歌的第一段与主题旋律结合,才有了今天脍炙人口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也就是说,莫扎特创作当时,这首华丽、精致的变奏曲,并没有“小星星”这名字。音乐本身蕴含的内容,比今天流行的童谣丰富得多。跳出《小星星》的框框,再听这首曲子,是否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呢?
莫扎特是天才,与海顿、贝多芬并称古典音乐三巨头。如果不是35岁就因病去世,他或许还会留下庞大得多、也深刻得多的作品。1756年,莫扎特出生受洗时,取的名字音译是“提阿非罗”,意思是“神所爱的人”或者更生动些,“上帝的宠儿”。1985年,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莫扎特传》,一举夺得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这部电影的原名,就是上帝的宠儿,含义比中文深刻:既是莫扎特的名字,也暗指他令人羡慕的天分。在圣经里,《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这两卷书,都是写给一位名叫“提阿非罗”的人,要向他描述耶稣的生平和圣灵的踪迹,好使他认识真理、承受永生。这两卷书,写给“上帝的宠儿”。既然它们被收在圣经里,那说是写给今天寻求神的人,也不为过。寻求神的人,是上帝的宠儿吗?是的!
生活里,虽然很多很多的人,可能没有莫扎特那样出众的才华,也可能没有令人羡慕的名誉和地位,在许多方面看起来都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但能寻求神、认识神,已经是蒙了极大的恩宠。圣经新译本约翰一书里有这样一节经文:我们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了,并且赐给我们悟性,使我们能认识那位真实者。我们也在那位真实者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一位就是真神,也是永远的生命。天才,能认识凡人难以认识的世界。而「上帝的宠儿」们,有悟性,能认识那位真实者,认识永生,这是何等天分?有人说:我不知道上帝喜不喜欢我。现在看来,在基督里,上帝何止喜欢你,简直宠爱你,宠爱有加。每个孩子在他眼里,都是天才,有资格承受无比的属灵福气。
说到属灵福气,那什么是属灵福气呢?我想,一个形象的描述,就是生命的变奏。你我本来是一个多么普通、平凡、平庸的人,像一段朴实无华的旋律,是随处可见的小星星。但上帝的非凡之爱,在基督里将我们重写,演绎出超乎想象的变奏。这并不是指地位、财产、名望的变化,而是更深层的眼光、气质、品性的变化。我寄居在地上,却是天国的国民,有属神的生命。这生命在神手里不断更新、拓展,踏入愈发宽广的境界。最根本的变化,在于生命主权属于谁。还记得有天晚上,我一个人唱诗,唱到:他是主,他是主,他已从死里复活,他是救主。万膝要跪拜,万口要承认,耶稣基督是主。
忽然流泪。我问自己:为什么还不承认耶稣是主呢?不顺服的日子,还要过到什么时候?难道还要尊崇罪是主、魔鬼是主,继续在它手底下受苦吗?耶稣是慷慨、仁爱、自由的君王。还有什么比跟随他、服侍他更幸福呢?如同黯淡的小星星不再流离,他已汇入星河。
本集歌曲::小星星变奏曲 一莫扎特 、一闪一闪亮晶晶一莫扎特、一闪一闪亮晶晶—赞美之泉、天父的花园—赞美之泉、他是主—颂赞创作、认定你—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