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他们很惊讶跟从的人也害怕耶稣又叫十二使徒来把自 尔道自建10月29日:门徒与我们也要一同去死吗?

2023年10月29日 编辑:本站
尔道自建10月29日:门徒与我们也要一同去死吗?
来源:建道神学院

经文:可十32~34

32 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他们很惊讶,跟从的人也害怕。耶稣又叫十二使徒来,把自己将要遭遇的事告诉他们, 33 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将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又交给外邦人。34 他们要戏弄他,向他吐唾沫,鞭打他,杀害他;三天后,他要复活。」

马可第一次提到目的地之所在:耶路撒冷。这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首先,他们是在步行,不是坐轿子或人力车;第二,由耶利哥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约为三十至四十公里(可十46),行走时间可能要一至两天。第三,他们是在走上坡路。耶路撒冷的海拔比耶利哥高一千米以上。若果你觉得由长洲码头步上建道神学院也算辛苦(相信不及海拔五十米),你可能不愿与主一同步上耶路撒冷。

然而,比起大步走向预告中的死亡,以上的困难都微不足道了吧?这是耶稣第三次预告祂的死与复活(之前两次:可八31, 九31)。耶稣在前头走,门徒都在后面,感到既惊讶又害怕。原来耶稣是认真的,不是闹著玩的。随著耶路撒冷越来越近,门徒的脚步感到越来越重,因为他们正「反人性」地大步前往生命的极限:死亡。

人人都有一死,但人面向死亡的态度却因人而异。无神论哲学家马丁·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就认为,人是一个「向死的存有」(a being-towards-death),死亡是每个「有限」(finite) 之人的最大可能 (one’s own most possibility),人要学习的就是果敢地 (resolute) 正视死亡。唯有这样,人才能活出本真 (authenticity),拥抱及接受人性的核心性情:「焦虑」(anxiety)。人应当坦然地关怀自己,正视自己快将不存在 (non-existent) 的未来,并为自己的过去 (what-has-been) 负责。当人这样接受死亡正渐渐步近的事实,人就可以不用为死亡而担心及感到焦虑了。

基督徒哲学家保罗·利科 (Paul Ricoeur) 不同意以上看法。利科认为,人在面对自己将不存在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份内在渴望生存的盼望。因著这份渴望,人可以「穿越」死亡极限,接触永恒 (eternity),因为死亡对你我的意义,是在于你将它置身于什么的故事 (narrative) 之中。这样,人为何能再有力步上耶路撒冷呢?原来,唯有当我们将自己的故事,叠在耶稣受死及复活之上,我们才能重塑我们前往「耶路撒冷」的感觉,改造我们对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体会。

思考默想:

    我们可能以为信耶稣是一刻的事,但原来走往「耶路撒冷」,是个一生故事的改写过程。你觉得自己与那「在前头走」之耶稣的距离,是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呢?为什么?

    你在何时最感受得到死亡的靠近?那时的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那体会跟你与耶稣的关系有什么相干吗?

上一篇:读经:《诗》46背诵: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上帝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诗》4 牧者恩言10月28日:怒海与静河(受教舌)
下一篇: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上帝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牧者恩言10月29日:奉耶稣基督的名(杰瑞)

每天灵修

首页 每日灵修查经每日读经见证分辨知识证道生活分享婚姻家庭 标签 书籍 丛书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