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24)有几个希腊人求见耶稣,以及耶稣宣讲十字架救赎的意义(约12:20-33) -《穿越圣经》
约翰福音(24)有几个希腊人求见耶稣,以及耶稣宣讲十字架救赎的意义(约12:20-33) -《穿越圣经》
本文mp3音频下载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在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约翰福音11:49-12:19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约翰福音11:49-57讲述犹太宗教领袖图谋杀害耶稣的故事。
有些人即使亲眼目睹耶稣满有能力施行神迹,但依然拒绝相信。这些目击者不但抗拒主耶稣,甚至还密谋要杀害祂。他们的心刚硬,宁可拒绝神的儿子,也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引以为戒,谨防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倘若我们妄自尊大,便会陷入罪恶的深渊,难以自拔。
约翰以大祭司该亚法的话为预言,纵然该亚法根本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但神仍然使用祂这个大祭司去向百姓解释耶稣之死的救赎意义。
约翰福音12:1-19讲述马利亚用珍贵香膏膏抹耶稣、犹太宗教领袖密谋杀害拉撒路,以及耶稣光荣入耶路撒冷圣城的故事。
哪哒是一种特别贵重的香膏,由印度山区运来。马利亚所用的香膏,其价值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一年的薪酬。犹大经常藉着掌管门徒的钱袋而中饱私囊,耶稣当然知晓犹大的行径,但主耶稣显然从来没有因此干预或者说什么。同样,当我们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神可能不会即时阻止我们,但这并不代表神认同这些行为,我们必自食其果。
犹大用虚伪的话来掩饰自己的邪恶动机,但耶稣早已洞悉他的内心。犹大渐渐变成一个说谎者,魔鬼正进入他的内心。撒但是撒谎人之父。撒谎的人其实是敞开心门,让撒但进入。耶稣能看透我们的心,我们应该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因为万物在主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耶稣并非教导我们不顾念穷人来为基督作奢侈的事情;祂指出,马利亚用香膏膏抹主,是在独特的情况下的特别举动:为预备安葬耶稣而膏抹祂,并公开宣称相信祂是弥赛亚。耶稣的这番话对犹大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教导,可惜犹大完全听不进去,且利欲熏心,不久后更为了三十块钱出卖主耶稣,真是可悲。
宗教领袖冥顽不灵,一意孤行,沉沦于罪中,不愿悔改。他们拒绝弥赛亚,密谋杀害耶稣,甚至连拉撒路也不放过。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可以指控耶稣亵渎神,因为祂曾自称与神同等,但拉撒路没做过什么,他们仍然要拉撒路死,只因他是活生生的死里复活的见证,显出耶稣的大能。这件事警告我们要小心罪恶,罪会令人泥足深陷,惟有认罪悔改,坚定信靠主耶稣才可以得救。
耶稣骑着驴驹,踏着棕树枝,在群众迎接君王式的欢呼声中进入耶路撒冷圣城。耶稣选择了一个所有以色列人都聚集的时间、每个群众都能看见祂的地方,用非常清晰的方法,宣告祂的使命和弥赛亚的身分。
这些群众其实误解了耶稣,以为祂会成为国家的政治领袖,使国家恢复昔日的光辉,因此对先知的预言置若罔闻,对耶稣真正的使命视而不见。当发现耶稣不会实现他们的愿望时,便转而反对祂。这些人听到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神迹,便来迎接祂,但他们对耶稣的景仰是短暂的,他们的信心是肤浅的,纯粹基于好奇心,他们的热诚转瞬即逝,几天后就任凭主耶稣被钉十字架。
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与查考约翰福音12章剩下的内容。
有几个外邦人来找主耶稣了。
约翰福音12:20-22记载:“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主耶稣又进入圣殿,圣殿里有一个院子是留给妇女的,另外有一个院子是留给外邦人的,所以这些希腊人无法进去找主耶稣。腓力有希腊名字,可能会说希腊话,也许这就是他们来找腓力的原因。腓力是个谦卑和害羞的人,他去找安得烈帮忙,他们一起带着希腊人来见主耶稣。
约翰福音12:23-24记载:“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当主耶稣说“实在”的时候,是要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事,要我们注意听;当祂说“实实在在”的时候,就是要讲非常重要的话。
约翰福音12:25记载:“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耶稣对他们说这番话,这里的“他们”包括门徒和希腊人。似乎主耶稣要出去和他们说话,我不相信主耶稣会拒绝任何有事来找祂的人。希腊人想要见耶稣,因为他们听过祂以及祂的神迹,特别是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主耶稣把希腊人的注意力转到十字架上,主耶稣从十字架救恩的角度告诉他们:“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这指的是什么时候呢?就是上十字架成就救恩的时刻,主耶稣从永恒而来,祂要把永恒的生命赐给我们。在主耶稣开始出来服事的时候,祂就曾经在约翰福音2:4对祂的母亲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主耶稣的时候到了,准备要上十字架了。主耶稣对十字架的观念和罗马人是大不相同的。罗马人认为十字架是难堪、丢脸和羞耻的事,是刽子手手中的刑具。主耶稣则愿意顺服父神,甚至死在十字架上。为什么?加拉太书3:13说:“基督既为我们受(原文是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死在十架后在第三天,主耶稣从死里复活,满有尊贵和荣耀。希伯来书12:2说:“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神的荣耀在十字架上彰显了。这就是主所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的原因。当主耶稣为你我而死的时候,当祂从坟墓里出来的时候,祂是满有荣耀的。在十字架上,我们看到怜悯、赦免和饶恕。
我们的主用一粒麦子的观念,具体地宣告一个重要的原则。虽然一粒麦子落在地上死了,但它会长出叶子,结出麦穗,带来丰收。麦子必须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许多人以为他们认识主耶稣,因为他们读过福音书,查考过主耶稣的生平;他们认识的是历史上的主耶稣,直到他们认识了耶稣的死和复活,否则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主。主的死是为了救赎,祂为我们舍命,使我们得着新生命。除非你认识主耶稣是为你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祂是为全人类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救主,否则你不算认识主耶稣。真是稀奇,希腊人来看主耶稣,主耶稣告诉他们,还有比亲眼看见主更重要的事,就是主耶稣要面对死亡。祂要像麦子一样落在地上死了。当麦子死了,就能结出有生命的子粒来。主耶稣死了,祂是会复活的。这一点很重要。接着主耶稣向希腊人解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把两种生命对照在一起。一种是心理层面的生命,也就是精神的层面,能享受世上的事物,从其中得到感官上的满足,这种生命就是欢喜快乐地享受人生。“爱惜自己生命的”指的就是我们所拥有身体上的、自然的生命。你可以尽情地饮酒作乐,吸食毒品,到处寻欢,但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有一天,你会死,你会一无所有。我必须这么说,你会失去一切。主耶稣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如果你整天寻欢作乐,你就会失丧生命。然后主耶稣做了个对比:“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就是说,如果你不为这个世界或这个世界上的物质而活,你就会保守生命到永生。永生从哪里来?正如从落在地上死了的麦子长出新的生命那样,永生是从主耶稣基督而来的。这是你能够救自己生命的惟一方法。
约翰福音12:26记载:“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主耶稣叫来求见祂的希腊人要跟从主,祂正准备上十字架。主应许说,“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约翰福音12:27记载:“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有一种苦难和基督的十字架有关,而我们却无法明白。主耶稣在人的手下受苦,祂所忍受的苦难以想象。正如以赛亚书53:3-4所记载的那样,你我的罪压在祂的身上,十字架上,祂“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是无罪的,却背负了世人的罪,“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的罪都归在祂身上,祂为我们成为有罪的。以赛亚书53:10记载:“耶和华却定意(或译: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虽然祂是圣洁的、无罪的,与罪人完全不同,但祂为你我成为有罪的。我们无法体会这种痛苦。祂的心灵忧伤,在十字架祂备受煎熬。祂来到这个世界,为了要上十字架、忍受十字架的羞辱。然而,十字架也有荣耀。我们应该更深地思量十字架的意义,更多地感谢主。在加拉太书6:14,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你能看出这和前面的经文有什么联系吗?我们的主面临最大的牺牲,很快他就要舍命,为全人类付上赎罪的代价。祂向跟随祂的人发出挑战性的宣言:“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你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知道这个人的结局会是怎样的。有人说:“我以为我们都是因信得救,你一直强调信心比行为更重要。”没错,我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要得救,你必须信靠主,使徒行传16:31记载:“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但我要说,如果你真的信靠主,你就要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没有真正信靠祂。当我看到基督徒只想过舒适豪华的生活时,我怀疑这个人要怎样等候主再来,他是不是真的期盼主再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我们也注意到,这和主耶稣所说的话有关连:“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问题不在于主是不是与我们同在,而在于主在哪里,我们就跟从祂到哪里。
救恩不是廉价的。时间在催逼我们的主,虽然主耶稣知道这是祂来到世上的目的,但若是可行,主耶稣会要求父神免除让祂承担世人的罪孽。然而,主选择了顺服父神的旨意和计划。
这节经文让人想起马太福音26:36-39所记载的有关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在这里,拒绝死亡的人性和顺从圣父旨意的意志相互矛盾,但最终取得胜利的是圣子顺从神的意志。
约翰福音12:28记载:“(耶稣说:)‘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主耶稣最高的愿望就是要荣耀神,这也是我们要学的功课。我们常常哀声叹息、哭喊抱怨说“为什么神要让这个不愉快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其实,我们应该效法基督,学习向天父说:“父啊!因着这些苦难和痛苦,愿你荣耀你的名。”天堂不会寂静不语,神会听祷告。神有三次从天上向主耶稣说话,分别是在祂服事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三次都和基督的死有关?第一次是主耶稣受洗的时候,当时祂成为肉身,和有罪的人一起。第二次是在山上改变形像时,当时祂正和摩西、以利亚讨论祂要去耶路撒冷完成救赎的工作(这个事件记载在路加福音9:30-31)。第三次是在服事的尾声,主耶稣谈论到自己的死,因为祂的时候到了。
约翰福音12:29-30记载:“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
那些人说对了吗?不对。不是天使的声音,是父在对主耶稣说话。有些人相信这是超自然的事件,他们听到说话的声音,他们知道在旧约天使的服事,也晓得神要给人信息的时候,会差遣“主的使者”。可是他们不知道“主的使者”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他们知道天上来的声音是神发出的。另外有一群人说打雷了,他们认为这是大自然的现象,这和今天许多人的反应一样。他们说圣经有太多错误,神迹的记载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不信神迹,他们说这是“打雷”。圣经说主的出生是超自然的,祂的生命中充满了神迹,祂的死亡就像一粒麦子。基督的复活不是灵性的复活,而是真正的复活,祂的身体复活了。
天上发出的声音,预示着耶稣基督代赎之死将荣耀神。但耶稣受死是为了人类,因此耶稣说:“这声音是为你们来的。”
约翰福音12:31-33记载:“(主耶稣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耶稣说自己将被钉在十字架上,而且宣告:“要吸引万人来归我。”基督的十字架仿佛是把罪人拉到神那里的牵引车。
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是世界的审判,但也是这个世界的王受审判。根据约翰福音16:7-11的记载,这是圣灵要见证的事之一。我们活在一个被审判的世界。基督为世人的罪而死,如果世界不接受这个真理,就要被审判了。这世界的王撒但是怎么被赶出去的呢?我相信是逐步被赶出去的。当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时,我深信撒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它自以为胜券在握,其实反而是耶稣得胜了。撒但在十字架的战役中失败了,所以主耶稣说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就是这个原因。然后,在启示录12:9-10,我们看到撒但会被逐出天堂,这是第二个阶段。接着,在启示录20:3,撒但要被丢进无底坑,在启示录20:10,它要被丢进火湖里,这就是它最后的失败。十字架是基督得胜的记号,撒但注定要失败的。主耶稣强调祂救赎的死,祂的死会吸引万民归向祂。相信的人必得救,不信的要永远灭亡。主耶稣被举起来,是强调祂的死能带来救赎,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很多人经过教会,却没有听过神的话,这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做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
本文PDF文档下载:约翰福音(24)有几个希腊人求见耶稣,以及耶稣宣讲十字架救赎的意义(约12:20-33) -《穿越圣经》相关内容
- 约翰福音(23)犹太宗教领袖图谋杀害耶稣、马利亚用珍贵香
- 约翰福音(22)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约11:17-48) -《穿越
- 约翰福音(21)拉撒路之死(约11:1-16) -《穿越圣经》
- 约翰福音(20)继续讲述犹太人弃绝主耶稣的故事(约10:27-42
- 约翰福音(19)耶稣是好牧人,以及犹太人因不信而弃绝耶稣(约
- 约翰福音(18)法利赛人不接受瞎子的见证、瞎子归信耶稣、
- 约翰福音(17)那生来瞎眼的人被主耶稣医治后向法利赛人见
- 约翰福音(16)耶稣继续宣讲天国的真理,内容涉及出于神的必
- 约翰福音(15)耶稣继续宣讲天国的真理,内容涉及耶稣是世界
- 约翰福音(14)犹太宗教领袖不相信主耶稣;一个行淫被捉拿的
- 约翰福音(13)耶稣在耶路撒冷过住棚节、耶路撒冷的人质疑
- 约翰福音(12)耶稣继续向世人宣告自己是生命之粮以及永生
- 约翰福音(11)耶稣向众人宣告自己是生命之粮(约6:22-47) -
- 约翰福音(10)耶稣用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以及耶稣在海面
- 约翰福音(9)讲述有关耶稣的权柄以及见证的真理(约5: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