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顾念我们的生命,爱惜我们的灵魂,救我们免于永死 旷野吗哪2020年12月24日
2023年12月24日 编辑:本站
旷野吗哪2020年12月24日:耶稣,爱我灵的主
主持:孙大中
读经:约翰福音10章6-18节
金句:约翰福音10章11节
“我是好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散基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有的说他唱的是:“耶稣爱我灵的主”。诗歌或有不同,但主保守了他。两位在南北战争中互为敌人的男士,战后一位热心布道,一位找到了灵魂的大牧人,接受耶稣基督作他的救主,作了基督徒。约翰壹书1章7节,约翰说:“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约翰‧卫斯理本来没有这样的把握。他一直想要凭着“循规蹈矩”,靠自己所行的义救自己。他虽然很努力的过敬虔生活,并竭力行善,但却始终缺少得救的把握。
有一次,他乘船横渡大西洋,途中遇见了大风暴。当时他被风浪惊吓,非常害怕,可是他看到同船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们却神情泰然,一点儿也不惊惶。虽然外有狂风巨浪侵袭,他们仍像处在风和日丽阳光下般的宁静安祥,不但大人不怕,连小孩都不怕。为什么他会慌乱惊怕,而他们却不怕?约翰‧卫斯理打从心里很羡慕这样的平安。原来这些从德国来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对于“因信称义”的真理很有把握,他们知道得救唯有靠耶稣。
约翰‧卫斯理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之后,如释重负。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得着这个真理,心里更是充满了平安喜乐。约翰‧卫斯理很会讲道,查理‧卫斯理很会写诗。他写了一首,叫“怎能如此”。歌词说到:“怎能如像我这样罪人,也能蒙主宝血救赎?因我罪过使祂受苦,因我罪过使祂受死;奇异的爱!何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他被捆绑的心灵得着释放,“不再定罪”的确信,使他不再畏惧。他说:“哦,愿我有千万舌头,前来赞美救主,述说祂的恩典何等深厚,荣耀何等丰富。”
圣诞节为世人带来了“永生”的曙光!为什么我们说“圣诞快乐”?因为有一位“救主”为我们降生。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所拯救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临终前愿意悔改的强盗。那个悔改的强盗,对耶稣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亚当犯了罪,远离了神的圣洁、公义,被逐出伊甸园。神爱我们,使我们在祂的爱子里恢复圣洁、公义,接我们到天上的乐园里。祂让耶稣基督成为“通天的路”,使我们借着耶稣,能到祂那里去。因为这样的把握,有一次,约翰‧卫斯理遇到抢匪,当强匪抢光了他身上所有的东西,约翰‧卫斯理还说:“朋友,我还有一样东西要送你!”就把约翰壹书1章7节这节经文送给抢匪。
主耶稣满足了父神公义的要求,祂的宝血成为洗罪的泉源。“救恩之乐”,使我们充满力量;因为知道神是帮助我们的,只要面向阳光,阴影就在我们的背后。神不但借着耶稣基督使我们能与祂和好,并且用祂的恩典和大爱,促成人与之间的和睦。
2003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来临之前,有一本书引起了欧洲人的关注。这本书的书名叫《大战中的小和平》。书里首次揭开了很多年来,欧洲各国的史学家们一直想揭开的谜团。就是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期间,一千多公里的西部战线怎么突然停火,而双方指挥官却未曾下达过停火的命令!何以如此呢?这是史学家很有兴趣去了解的。
我们晓得1914年6月“塞拉耶佛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意识到,他们可能要面对两条战线的战争,为求速战速决,他们就把进攻的主力放到了“西线”。但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德军的进攻计划失败了。到1914年12月,整个西线开始转为固守的“阵地战”,从而使双方开始了长达3年的艰苦对峙。其间英国和德国双方挖掘了大量壕沟,以至于谁也无法向前推进。
当圣诞节来到的时候,英国和德国双方交战已经五个月了。在寒冷的天气里,只有“圣诞节的印象”能给双方士兵带来一点温暖。恶劣的天候使英、德两国官兵彼此产生了同情心,“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逐渐成了他们心里共同的信念。甚至有意识地达成了一些“私底下的默契”。
根据德国史学家米切尔‧于尔格其,在他所写的《大战中的小和平》这本书里的描述,1914年的“圣诞夜”,五个多月来炮声隆隆的阵地突然间沉寂了下来。德国国防军的中校团长策默米奇所指挥的“萨克森团”有官兵吹了一声口哨,对面的英国部队随即吹口哨呼应。
策默米奇在他的日记里写着:“我部某连士兵默克尔,战前曾在英国生活过许多年,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他立即用英语向对面阵地的英军喊话。你来我往几句话下来,默克尔所在的连队,很快就跟对面的英国部队隔着阵地聊起起天来,气氛热络,胜过平日的枪炮声!”
没过多久,双方觉得着“隔着阵地谈话”不过瘾,于是便有几个胆大的官兵从战壕里探出头,甚至走出阵地,双方直奔阵地间的“无人地带”,先是互祝“圣诞快乐”,然后勾手指头发誓在第二天绝不相互开枪。
策默米奇团长了解到,这样的“战争奇观”只会在他指挥的团和“巴伐利亚团”率先发生,因为这两个团的士兵战前多半在英国打工,都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因为这个缘故,当双方“停火”开始会面的一剎那,才发现彼此你死我活,厮杀了五个月的敌人有不少竟是熟人。比如一名德国军人战前曾在英国工作过,是餐馆的服务生。而和他对峙的好几个英国士兵,是那间餐馆的常客。
这一公里防线的“停战气氛”立即感染了周边其他的防线,并且迅速扩散到一千多公里长的整个西部战线。双方数百万大军主动停止射击。
一封由亲身经历“圣诞休战事件”的英国士兵写给母亲写的长达五页的信件,讲述了这段期间发生的事。信里说到:“德国人在他们的壕沟边缘点起了蜡烛,然后走向我们的阵地,祝我们圣诞快乐!他们给我们唱了几首歌,我们举行了一个特别的社交晚会,我们这里的一些士兵还走向了他们的阵地。”策默米奇团长则在一些日记里也写道:“我们今天没有向英国人开一枪。”
那位给母亲写了五页长信的英国士兵在信里写到:“早餐过后,一些士兵在战场上踢起了足球。我们在壕沟后面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德国人还派了一支队伍过来,帮忙埋葬一名被我们射死的狙击手。……他们说:‘如果明天你们仍然休战,我们也不会开火。’所以我想,我们还会有几天假日可过。”在宁静的晚上,歌声会从一方的阵地上飘到对方的战壕,引起对方士兵的一片掌声,有时还被要求再来一次。
这名英国士兵在给母亲的长信里又写道:“我们和对方在战地上交换亲笔签名。在交换了签名后,他们祝我们新年快乐。我们于是回到壕沟中享用圣诞晚餐。简直无法相信,就在上个礼拜,我们还朝对方疯狂开火呢!这件事看起来真是太奇特了。”
这名英国士兵在信件的最后写道:“我无法解释我的二十五岁是如何度过的。我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会在圣诞节,在前线和德军士兵们握手,我猜你们做梦也不会想到。”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因为圣诞节。充满着杀戮和恐怖的战场前线,双方都有意“让自己和对方活下去”;虽然双方表面在战场上厮杀,但是心底却渴望和平、友好。英国诗人济慈,在《一个爱尔兰飞行员预见死亡》,这首诗里就表达了这样的心理。他在诗里这样说:“我知道我将遭遇厄运,在头顶上的云间某处,战斗的对手,我其实并不恨,捍卫的也不是我爱的人。我的故乡是在基尔塔坦,那里的穷人是我的同胞。结局既不会使他们减损,也不会使他们过得更好。”
这个爱尔兰的飞行员所预期的是无法避免的厄运,他是很无奈的在进行“结局不会让同胞有所减损或者过得更好”的战斗。
战争没有赢家,“赢得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确保它永远不会发生。”这不是靠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能够作到的,而在于人们的精神、态度和信念。
感谢主,历史上曾有过因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和祂的教训,使人主动放下武器、彼此拥抱、短暂和睦的奇迹。主耶稣顾念我们的生命,爱惜我们的灵魂,救我们免于永死。让我们照祂所给我们的新命令,彼此相爱,像祂爱我们一样。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要我们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你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愿你的灵引导我们,使我们不为恶所胜,而是以善胜恶。主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线,在圣诞节期这短暂的和平却令人难忘。你是和平之君,又是我们的好牧人;愿你用你的训言引导我们,光照、启发我们,使我们胜过怀疑和恐惧、胜过无知与贪婪,被你的爱所充满,活在你的公义、和平里。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主持:孙大中
读经:约翰福音10章6-18节
金句:约翰福音10章11节
“我是好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散基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有的说他唱的是:“耶稣爱我灵的主”。诗歌或有不同,但主保守了他。两位在南北战争中互为敌人的男士,战后一位热心布道,一位找到了灵魂的大牧人,接受耶稣基督作他的救主,作了基督徒。约翰壹书1章7节,约翰说:“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约翰‧卫斯理本来没有这样的把握。他一直想要凭着“循规蹈矩”,靠自己所行的义救自己。他虽然很努力的过敬虔生活,并竭力行善,但却始终缺少得救的把握。
有一次,他乘船横渡大西洋,途中遇见了大风暴。当时他被风浪惊吓,非常害怕,可是他看到同船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们却神情泰然,一点儿也不惊惶。虽然外有狂风巨浪侵袭,他们仍像处在风和日丽阳光下般的宁静安祥,不但大人不怕,连小孩都不怕。为什么他会慌乱惊怕,而他们却不怕?约翰‧卫斯理打从心里很羡慕这样的平安。原来这些从德国来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对于“因信称义”的真理很有把握,他们知道得救唯有靠耶稣。
约翰‧卫斯理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之后,如释重负。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得着这个真理,心里更是充满了平安喜乐。约翰‧卫斯理很会讲道,查理‧卫斯理很会写诗。他写了一首,叫“怎能如此”。歌词说到:“怎能如像我这样罪人,也能蒙主宝血救赎?因我罪过使祂受苦,因我罪过使祂受死;奇异的爱!何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他被捆绑的心灵得着释放,“不再定罪”的确信,使他不再畏惧。他说:“哦,愿我有千万舌头,前来赞美救主,述说祂的恩典何等深厚,荣耀何等丰富。”
圣诞节为世人带来了“永生”的曙光!为什么我们说“圣诞快乐”?因为有一位“救主”为我们降生。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所拯救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临终前愿意悔改的强盗。那个悔改的强盗,对耶稣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亚当犯了罪,远离了神的圣洁、公义,被逐出伊甸园。神爱我们,使我们在祂的爱子里恢复圣洁、公义,接我们到天上的乐园里。祂让耶稣基督成为“通天的路”,使我们借着耶稣,能到祂那里去。因为这样的把握,有一次,约翰‧卫斯理遇到抢匪,当强匪抢光了他身上所有的东西,约翰‧卫斯理还说:“朋友,我还有一样东西要送你!”就把约翰壹书1章7节这节经文送给抢匪。
主耶稣满足了父神公义的要求,祂的宝血成为洗罪的泉源。“救恩之乐”,使我们充满力量;因为知道神是帮助我们的,只要面向阳光,阴影就在我们的背后。神不但借着耶稣基督使我们能与祂和好,并且用祂的恩典和大爱,促成人与之间的和睦。
2003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来临之前,有一本书引起了欧洲人的关注。这本书的书名叫《大战中的小和平》。书里首次揭开了很多年来,欧洲各国的史学家们一直想揭开的谜团。就是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期间,一千多公里的西部战线怎么突然停火,而双方指挥官却未曾下达过停火的命令!何以如此呢?这是史学家很有兴趣去了解的。
我们晓得1914年6月“塞拉耶佛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意识到,他们可能要面对两条战线的战争,为求速战速决,他们就把进攻的主力放到了“西线”。但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德军的进攻计划失败了。到1914年12月,整个西线开始转为固守的“阵地战”,从而使双方开始了长达3年的艰苦对峙。其间英国和德国双方挖掘了大量壕沟,以至于谁也无法向前推进。
当圣诞节来到的时候,英国和德国双方交战已经五个月了。在寒冷的天气里,只有“圣诞节的印象”能给双方士兵带来一点温暖。恶劣的天候使英、德两国官兵彼此产生了同情心,“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逐渐成了他们心里共同的信念。甚至有意识地达成了一些“私底下的默契”。
根据德国史学家米切尔‧于尔格其,在他所写的《大战中的小和平》这本书里的描述,1914年的“圣诞夜”,五个多月来炮声隆隆的阵地突然间沉寂了下来。德国国防军的中校团长策默米奇所指挥的“萨克森团”有官兵吹了一声口哨,对面的英国部队随即吹口哨呼应。
策默米奇在他的日记里写着:“我部某连士兵默克尔,战前曾在英国生活过许多年,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他立即用英语向对面阵地的英军喊话。你来我往几句话下来,默克尔所在的连队,很快就跟对面的英国部队隔着阵地聊起起天来,气氛热络,胜过平日的枪炮声!”
没过多久,双方觉得着“隔着阵地谈话”不过瘾,于是便有几个胆大的官兵从战壕里探出头,甚至走出阵地,双方直奔阵地间的“无人地带”,先是互祝“圣诞快乐”,然后勾手指头发誓在第二天绝不相互开枪。
策默米奇团长了解到,这样的“战争奇观”只会在他指挥的团和“巴伐利亚团”率先发生,因为这两个团的士兵战前多半在英国打工,都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因为这个缘故,当双方“停火”开始会面的一剎那,才发现彼此你死我活,厮杀了五个月的敌人有不少竟是熟人。比如一名德国军人战前曾在英国工作过,是餐馆的服务生。而和他对峙的好几个英国士兵,是那间餐馆的常客。
这一公里防线的“停战气氛”立即感染了周边其他的防线,并且迅速扩散到一千多公里长的整个西部战线。双方数百万大军主动停止射击。
一封由亲身经历“圣诞休战事件”的英国士兵写给母亲写的长达五页的信件,讲述了这段期间发生的事。信里说到:“德国人在他们的壕沟边缘点起了蜡烛,然后走向我们的阵地,祝我们圣诞快乐!他们给我们唱了几首歌,我们举行了一个特别的社交晚会,我们这里的一些士兵还走向了他们的阵地。”策默米奇团长则在一些日记里也写道:“我们今天没有向英国人开一枪。”
那位给母亲写了五页长信的英国士兵在信里写到:“早餐过后,一些士兵在战场上踢起了足球。我们在壕沟后面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德国人还派了一支队伍过来,帮忙埋葬一名被我们射死的狙击手。……他们说:‘如果明天你们仍然休战,我们也不会开火。’所以我想,我们还会有几天假日可过。”在宁静的晚上,歌声会从一方的阵地上飘到对方的战壕,引起对方士兵的一片掌声,有时还被要求再来一次。
这名英国士兵在给母亲的长信里又写道:“我们和对方在战地上交换亲笔签名。在交换了签名后,他们祝我们新年快乐。我们于是回到壕沟中享用圣诞晚餐。简直无法相信,就在上个礼拜,我们还朝对方疯狂开火呢!这件事看起来真是太奇特了。”
这名英国士兵在信件的最后写道:“我无法解释我的二十五岁是如何度过的。我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会在圣诞节,在前线和德军士兵们握手,我猜你们做梦也不会想到。”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因为圣诞节。充满着杀戮和恐怖的战场前线,双方都有意“让自己和对方活下去”;虽然双方表面在战场上厮杀,但是心底却渴望和平、友好。英国诗人济慈,在《一个爱尔兰飞行员预见死亡》,这首诗里就表达了这样的心理。他在诗里这样说:“我知道我将遭遇厄运,在头顶上的云间某处,战斗的对手,我其实并不恨,捍卫的也不是我爱的人。我的故乡是在基尔塔坦,那里的穷人是我的同胞。结局既不会使他们减损,也不会使他们过得更好。”
这个爱尔兰的飞行员所预期的是无法避免的厄运,他是很无奈的在进行“结局不会让同胞有所减损或者过得更好”的战斗。
战争没有赢家,“赢得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确保它永远不会发生。”这不是靠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能够作到的,而在于人们的精神、态度和信念。
感谢主,历史上曾有过因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和祂的教训,使人主动放下武器、彼此拥抱、短暂和睦的奇迹。主耶稣顾念我们的生命,爱惜我们的灵魂,救我们免于永死。让我们照祂所给我们的新命令,彼此相爱,像祂爱我们一样。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要我们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你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愿你的灵引导我们,使我们不为恶所胜,而是以善胜恶。主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线,在圣诞节期这短暂的和平却令人难忘。你是和平之君,又是我们的好牧人;愿你用你的训言引导我们,光照、启发我们,使我们胜过怀疑和恐惧、胜过无知与贪婪,被你的爱所充满,活在你的公义、和平里。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