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低潮时蓄势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位基督徒朋友,你会发现,自己,包括周围的人会使用“低潮”来形容信仰状况,这个词儿,除了少数是描述人因罪恶而远离神的灵性光景外,其余大多数是指自己对神缺乏主观的经历、提不起劲儿、失去热诚或灰心丧志等情绪状态。这一种低潮,是否真低潮呢?
生活中有一些人或物在我们拥有时自己并不常察觉其重要性,一旦失去,马上就会感觉到。戴眼镜的人不一定常察觉眼镜的存在,可是一旦丢了眼镜,马上就察觉;一个常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人并不一定会享受家庭的快乐,反而常因为一些小事闹得惊天动地,一旦分离就会产生思念,有些人真的因此“把眼泪当饭吃”。你说,是这样吗?
说到低潮的生命状态,我突然想到了有一次牧师讲到的“诗篇四十二篇”,当然诗篇有很多这样的文字。这是大卫成为被追逐的逃亡者,在旷野的岩石和山洞中藏身时所身时所写,类似这样的篇章也叫哀歌。无论你怎么看待诗人的遭遇,当时的处境确实挑起了诗人对神的渴望,这或许是他在耶路撒冷自由敬拜的日子中所无法真正体会的。值得留意的是第7节,诗人虽然渴望达到欢喜敬拜神的灵命高峰,可是它也确信当下凄凉的低谷经历也是神所给他的。他说:“你的瀑布一发声,深渊就和深渊响应;你的洪涛和波浪都掩盖了我。”
而诗人以鹿渴慕清凉的溪水为比喻,形容神对他的重要,并且在诗中用“切慕”、“渴想”、“记念”来表达他的心情。人是神按照他的形象所造的,他是人生命的泉源,当人与神远离的时候,当然会干渴垂死。就像我们对神的渴慕也会因为失去感觉而产生。
亲爱的朋友,不晓得你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喜乐的,或者有忧愁或挂虑的,为什么而忧愁呢?是否就是我们所聊到的“低潮”呢?回头来看大卫,那时,纵然诗人受苦,他仍然表达出自己对神的信心。他在第8节说:“白天耶和华赐下他的慈爱;夜间我要向他歌颂,向赐我生命的神祷告。”“白昼”和“黑夜”都是一种文学描述,表达一种神和人之间的恩典互动——神向人施恩,人就以称谢和祷告来回应。不过,到底诗人想对神说什么呢?决不是我们想象中或常挂在嘴边的一连串漂亮属灵术语,第9节就是他想说的内容:“你为什么忘记我呢?”
有一个现象,最近总是发生在我周围的弟兄姊妹身上,那就是有一些基督徒朋友,一换个环境——或是搬了家,或是教会领导人或方式改变了等因素——他就慢慢从教会中流失了,不知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吗,或者你自己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是的,大卫也曾发问:“神啊,你为什么忘记我呢”,就如我们时时在长夜里所问神的一样。虽然神使诗人受苦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失去感觉或有它另一个积极的作用——不只是引发他的渴慕,而且引导他渴慕那真正该渴慕的对象。一个人在良好的敬拜环境和气氛底下,表面看是处于一种灵性高峰状态,可是那毕竟只是表象,他到底是享受神的同在还是享受当时的气氛很难作出分辨。所以,有时候神会选择切断我们这些引起感觉的源头,以助矫正我们的信仰焦点。我们真正应该切慕的,不是敬拜的环境和气氛,而是神本身。
亲爱的朋友,人的生命,这一生所遭遇的会起伏不定,我们确实会有感觉不到神的时候,但无论何种景况,不能失去对主的坚持和信心。但,任何祷告都比完全不祷告好,就比方说婚姻里有件事比吵架更糟,也就是“完全不沟通”。如果能吵到得到一个结论总比完全放弃好。同样的,圣经鼓励我们发问——问神这是为什么。我想,神所不能忍受的是柔顺的圣人、彬彬有礼的信徒,那种擅于扮演自己的角色,却从来没有进入灵魂深处的人。或许这段时间,你的祷告听起来也许很无力,甚至有很多苦毒在里面,可是仍旧是种祷告,都比完全不祷告好。是的亲爱的朋友,挑起我们的渴慕,矫正我们渴慕的对象,深化我们的祷告吧!而所谓“低潮”,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潮”吗?
本集歌曲:我愿意—黄国伦、如鹿切慕溪水—传耶稣、我将你铭刻在掌上—我心旋律、你是我的一切—赞美之泉、我心切切渴慕你—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