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等候

2018年09月14日 编辑:本站

亲爱的朋友你有这样的感受吗?就是当一个慕道友受洗后,你特别盼望他的改变是你心里所期盼的那样的速度,尤其这人是你的家人。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候不但没有什么动静,相反,信主受洗前的一些毛病更明显了。你劝说,甚至有点说教的味道,你祷告,甚至你流泪,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能就是忘了一点,该等候。等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棉花糖实验”是米歇尔博士在1960至197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内的幼儿园做的实验,每次实验时,屋子里只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和一名实验者,孩子坐在小桌子前,桌子上只有一个盘子和一个摇铃,盘子里有一块棉花糖。实验者对孩子说自己要到隔壁屋子做点事情,如果孩子想吃这块棉花糖,就摇铃,实验者就马上会回来,孩子就可以把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忍住不吃,一直等到研究人员“自己回来”,那么孩子可以吃两块棉花糖。当然,实验者其实是在隔壁通过单向玻璃观察这个孩子独自面对棉花糖的诱惑时,如何在“立刻满足”和“延迟回报”之间选择。

实验的过程里,人们发现孩子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拒绝诱惑,有些孩子坚持了15分钟,成功地等到了实验者回来,有的则忍不住摇了铃,实验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在抗拒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有一定差异。工作人员对部分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观察,从学校一直跟踪观察到成年,发现这些人当年在“棉花糖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今后在学习工作上取得成就之间,在统计上有一些相关性。其实,何止是孩子,等候,也是每个成年人都要面对的选择。亚伯拉罕的儿子名叫以撒,以撒四十岁娶利百加为妻,利百加怀了孕,生了一对双胞胎,哥哥是以扫,弟弟是雅各。两个孩子们渐渐长大,以扫擅长狩猎,常在田野活动;雅各生来安静,喜欢待在家里。以撒疼爱以扫,因为他喜欢吃以扫带回来的猎物,利百加却疼爱雅各。一天,雅各正在熬汤,以扫筋疲力尽地从田野回来。以扫对雅各说:“我要饿死了,给我一些红豆汤喝吧!”雅各回答说:“好,你今天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都快饿死了,长子的名分对我有什么用呢?”雅各说:“好,你现在向我起誓保证吧!”于是,以扫就起誓把长子的名分卖给了雅各。雅各把饼和红豆汤给以扫,以扫吃完喝完便走了。

哥哥以扫和弟弟雅各最大的区别,不是他们的性格和爱好,而是他们对长子名分的看法不同。虽然以扫也知道,按着家族的传统,长子不仅优先得着父亲临终时的特别祝福,也可以得着双份的产业,但是他在近在眼前的“红豆汤”和远在天边的“祝福和产业”之间,选择了前者。这是一个圣经里的“棉花糖实验”,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了自己长子的名分,这个故事在圣经里被作为反面教材。希伯来书对此有如下的警告:要小心,免得有人像以扫那样淫乱、不敬虔。他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卖了自己长子的名分。你们知道,他后来想要承受父亲对长子的祝福,却遭到拒绝,虽然声泪俱下,终无法使父亲回心转意。

等候既然不可避免,那要知道等候,究竟是怎样的状态。等候,并不意味着干坐着无所事事,而是选择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地行动。得到五千银币的仆人和得到两千银币的仆人,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相信自己的主人将来有一天会回来。得到一千银币的仆人,找到一些借口为自己的藏钱进行辩解,他的行动则证明了他并非真正相信自己的主人将来有一天会回来,他也不了解自己的主人。圣经里一个又一个“棉花糖实验”,不仅试验人对上帝的话语和许诺的信心,而且也测试人因为信心而产生的行动。
还有一种等候,那就是耶稣基督的再次降临,是基督徒面对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时仍要做出的选择。耶稣何时再来,这件事会在什么日期、什么时候发生,保罗说,不必我写信告诉你们,因为你们已经清楚知道,将来有一天,主会突然来到,像贼在夜里忽然出现一样。当人们正在说一切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会像产痛临到孕妇一样突然临到他们,令他们无法逃脱。

棉花糖实验,是儿童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它更像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另一个版本,因为实验者更关心孩子们的自制力和成功的关系,似乎获得“成功”才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和终极意义。圣经里的“棉花糖实验”,不是单单考验人面对看得见的“棉花糖”时表现出来的自制力,而是在试验人面对看不见的“属灵祝福”时发自内心的信心和盼望,以及人因为信心而产生的实际行动。

亲爱的朋友,你你是光明之子,白昼之子。我们既不属于黑夜,也不属于黑暗。所以不要如世人般沉睡,要警醒戒备,因为睡觉的人是在夜里睡,醉酒的人是在夜里醉。是的,我们既属于白昼,就该保持清醒,等候那日的到来。

本集歌曲:错误的选择—颂赞创作、选择—天韵诗班、等候—播种音乐、新耶路撒冷—赞美之泉、给我真正的自由—天韵诗班

上一篇: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
下一篇:盲,还是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