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决志跟随耶稣的智慧和勇气 旷野吗哪讲章2022年1月28日
2024年01月28日 编辑:本站
旷野吗哪讲章2022年1月28日:你还缺少一件
主持:孙大中
读经:马可福音10章17-27节
金句:马可福音10章21节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马可福音第十章记载一个年轻的财主跑来,跪在耶稣面前,问耶稣,“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是一个自信从小就遵守律法的人,律法上的规条他都遵守了。但是他却没有得救的把握。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前,马丁路德心灵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要如何让公义、圣洁的神满意?
当时罗马天主教一直在教导善行的功德,并且充满各种迷信,比如,相信用双膝跪着爬上“圣梯”(就是传说中彼拉多在审问耶稣时所用过的梯子),只要爬上阶梯朝圣,加上念“主祷文”,就可以获取赦罪的功德。
一天晚上,马丁路德要从父母家回学校的时候,突然遇到一场猛烈暴风雨,闪电照亮了天空。马丁路德吓坏了,他跪在地上向神哀求(一说是向圣安娜求救),求神饶恕他,并且起誓愿意进入修道院作修士。
于是二十一岁的马丁路德,就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他的良心告诉他,他必须成为圣洁,他必须完全。
他一面读神学,一面心里还是惧怕。有时借着苦待自己,尝试把罪从肉身之中除去,但是没有办法。他心里想的就是“如果达不到神的要求,构不到神的标准,不能让神满意那该怎么办呢?”
当时的主教约翰‧史道毕斯,鼓励他要仰望耶稣,倚靠他的死所带来的救赎。并且提醒马丁路德,人如果只是单单惧怕神的可畏,那不是真实的悔改。“惧怕神”不是悔改的结果,只是悔改的开端。要接受神救赎的行动,就是耶稣基督所成就的福音,借着祂与神和好,才能脱离惧怕。
两年后马丁路德被调任威登堡大学,在那里教书。当路德在教加拉太书和罗马书的时候,他有了突破性的发现。当他读罗马书1章17节的时候,他读到保罗所说的,“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他醒悟过来,原来“义”不是凭着行为得到的,而是靠着基督早已为我们成就的福音,是神加给我们的。马丁路德的心顿时豁然开朗,心灵的阴霾消散了,心中的重担放下了,当下脱离了定罪的恐惧。以后成功的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火焰。
加尔文说过:“真教会就是需要不断以神的话来改革、归正的教会。”
在改教运动之后的英国,约翰‧卫斯理起先一直设法作自己的救主。他一直想靠自己所行的义得救,但常因为做不到而沮丧。他一直想要凭着“循规蹈矩”,靠自己所行的义行救自己。他虽然很努力的过敬虔生活,竭力行善,但缺少得救的把握。
虽然他称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但从年幼开始,他就将“得救的盼望”奠基在他所做的事情上。
他每天祷告几次,每天读圣经几次,探访坐监牢的人,施舍给穷人,过着非常敬虔的生活。但他跟主的关系并不深,他的信心并没有对准正确的目标。
有一次,他乘船横越大西洋,途中遇见了大风暴。当时他被风浪所惊吓,非常害怕,可是他看到同船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却神情泰然,一点儿也不惊惶。虽然外面有狂风巨浪侵袭,他们仍像处在风和日丽的阳光下那样的宁静安详,不但大人不怕,连小孩都不怕。为什么他会慌乱惊怕,而他们却不怕?约翰‧卫斯理心里就很羡慕这样的平安。
这些从德国来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对于“因信称义”的真理很有把握。他们知道得救唯有靠耶稣。而约翰‧卫斯理却没有这样的把握。
1738年5月24日晚上,当他独自走在街头时,听到有人在家中唱诗的歌声。他就走进这个莫拉维亚人(就是今天捷克少数民族)的家教会,独自坐在后边。当天的讲员是一位刚从美洲回来的莫拉维亚宣教士,他在朗读两百多年前,马丁路德所写的《罗马书注释》的序言。
约翰‧卫斯理他听见马丁路德在《罗马书注释》里面清楚陈述“因信称义”的教义后,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能凭着过圣洁生活或遵行律法来得救。他虽然愿意照着圣经的话来规范自己,但就像保罗所说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当他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之后,如释重负,也从自责和自卑的心境中走出来。
他讲述基督在他心里的改变,说,“大约在九点差一刻的时候,当时,好奇妙,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我感到我已经相信基督作我的救主,基督已除去了我的罪,并且把我从罪和死的律中拯救出来。”
圣灵在他心里动了善工,让他确信,他是神的儿女,他的心就跟着火热起来。
约翰‧卫斯理的弟弟查理‧卫斯理,也是经历类似的灵性转变,当时摩拉维亚弟兄会的重要同工彼得‧波勒问他,“你是否盼望得救?”查理‧卫斯理回答,“是的。”彼得‧波勒再次问查理,“那根据什么理由你希望得救呢?”查理‧卫斯理就解释,“因为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事奉神了。”
彼得‧波勒听了只是摇头,一语不发。他晓得查理‧卫斯理还没有在基督里的信心,他还是想要靠自己的行为称义。1738年5月3号,彼得‧波勒和查理‧卫斯理展开一席长谈,结果神开了查理‧卫斯理心灵的眼睛,让他彻底觉悟:人只能因着相信耶稣基督得救。
他找到了他生命中所失去的,就是神早在基督里所赐下的平安。
得着复兴之后的卫斯理兄弟,到处去传道,工作更有能力。约翰‧卫斯理很会讲道,而弟弟查理‧卫斯理很会写诗。他写了一首“怎能如此”。在诗里说到,“怎能如此像我这样罪人,也能蒙主宝血救赎?因我罪过使祂受苦,因我罪过使祂受死;奇异的爱!何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
他被捆绑的心灵得到释放,“不再定罪”的确信,让他不再畏惧。他说,“哦,愿我有千万舌头,前来赞美救主,述说祂的恩典何等深厚,荣耀何等丰富。”
今天你有没有这样的确据和把握呢?
这个少年官什么都有,但他优柔寡断,他缺少“决志的力量”和“跟从耶稣坚定的心志”。他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耶稣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他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马太说,“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今天无数的人就像这个少年官,没有永生的把握,又没有毅然决志跟随耶稣的智慧和勇气。
英国圣公会大主教莱尔说,“有了感觉还需要行动”。他说,“这里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救恩来见耶稣,虽然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不信耶稣。他来并不是为了病得医治,他来也不是为了求一个孩子,他来是为了自己的灵魂。他以一个非常坦诚的问题,来开始这个对话:‘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我们肯定会这么想,‘这就是我所期盼的情况,这个人不是一个带有偏见的统治者或法利赛人,而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慕道友。’然而,这个少年人,他离开的时候是忧忧愁愁的,而我们以后也没有读到他悔改信主的记录。请不要忘记,对于信仰有好感并不等于悔改。我们可能在理性上认识真理,我们也可以常常感到良心的谴责,可能内心也有一些宗教的情感,有时候甚至会担心自己的灵魂,并且流了不少的眼泪,但,这一切都不是悔改。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有这些感觉,却没有行动,就是离弃真理。”
莱尔说,“要儆醒,当你已经知道信仰中敬畏、期待和盼望的是什么,不能停留在感觉上的满足。要继续行动,接受救恩,直到圣灵在你心里见证你是真正重生得救的。直到你已经清楚知道,在基督里你已经是新造的人。在你真正悔改之前,永远不要安息,要持续把盼望放在基督的身上。有感觉很好,但更好的是你真实的悔改了。”
一个人渴望救恩,却可能尚未得救。不要依从自己“软弱的意志”不敢跟从主,而要靠神的恩典勇敢跨出信心的第一步。良机常会因为过度斟酌而失去。
信心的“第一步”,是整个旅程最需要的。当你踏出信心的第一步,就在神的引导下,在基督里认识神,就看见和经历祂奇妙的作为。你以神为可信的,你信祂是全能者,神就向你展示祂实在是。但你若迟迟没有行动,等同于离弃了真理。
反观耶利哥城里的税吏长撒该,不是只要“看一看耶稣”,耶稣呼召他的时候,他马上从桑树上下来,欢欢喜喜的接待耶稣,随即用行动表现他的信心。
今天很多人起先他只是到教会来“看一看”,但耶稣不是被动的让你“看”,祂是复活的主,祂主动的呼召你,要与你同住。而你的回应就将决定你的永恒。当神给你蒙召的机会的时候,你是“忧忧愁愁的走了”呢,还是“欢欢喜喜的接待祂”?那些最终没有销灭圣灵的感动,欢喜接待耶稣,而且跟从主到底的人,是被选上的,深愿我们都在其中!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不是我们拣选了你,而是你拣选了我们,并且分派我们去结果子。你将暗中的宝物和隐密的财宝赐给古列,让他知道提名召他的,是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借着今天的信息,愿你对还没有信你的朋友说话。打开他们心灵的眼睛,使他们知道你救恩的完全。公义的父啊,你是如此爱我们,竟将你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你对我们的爱没有任何保留,完全倾倒在我们身上。你的恩典如同浩瀚的洋海,我们越明白越赞美,越经历越称谢。我们要靠着你爱子的圣名,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你,并且多结果子荣耀你。愿你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更殷勤的作主工,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我们把一切荣耀、颂赞都归给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主持:孙大中
读经:马可福音10章17-27节
金句:马可福音10章21节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马可福音第十章记载一个年轻的财主跑来,跪在耶稣面前,问耶稣,“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是一个自信从小就遵守律法的人,律法上的规条他都遵守了。但是他却没有得救的把握。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之前,马丁路德心灵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要如何让公义、圣洁的神满意?
当时罗马天主教一直在教导善行的功德,并且充满各种迷信,比如,相信用双膝跪着爬上“圣梯”(就是传说中彼拉多在审问耶稣时所用过的梯子),只要爬上阶梯朝圣,加上念“主祷文”,就可以获取赦罪的功德。
一天晚上,马丁路德要从父母家回学校的时候,突然遇到一场猛烈暴风雨,闪电照亮了天空。马丁路德吓坏了,他跪在地上向神哀求(一说是向圣安娜求救),求神饶恕他,并且起誓愿意进入修道院作修士。
于是二十一岁的马丁路德,就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他的良心告诉他,他必须成为圣洁,他必须完全。
他一面读神学,一面心里还是惧怕。有时借着苦待自己,尝试把罪从肉身之中除去,但是没有办法。他心里想的就是“如果达不到神的要求,构不到神的标准,不能让神满意那该怎么办呢?”
当时的主教约翰‧史道毕斯,鼓励他要仰望耶稣,倚靠他的死所带来的救赎。并且提醒马丁路德,人如果只是单单惧怕神的可畏,那不是真实的悔改。“惧怕神”不是悔改的结果,只是悔改的开端。要接受神救赎的行动,就是耶稣基督所成就的福音,借着祂与神和好,才能脱离惧怕。
两年后马丁路德被调任威登堡大学,在那里教书。当路德在教加拉太书和罗马书的时候,他有了突破性的发现。当他读罗马书1章17节的时候,他读到保罗所说的,“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他醒悟过来,原来“义”不是凭着行为得到的,而是靠着基督早已为我们成就的福音,是神加给我们的。马丁路德的心顿时豁然开朗,心灵的阴霾消散了,心中的重担放下了,当下脱离了定罪的恐惧。以后成功的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火焰。
加尔文说过:“真教会就是需要不断以神的话来改革、归正的教会。”
在改教运动之后的英国,约翰‧卫斯理起先一直设法作自己的救主。他一直想靠自己所行的义得救,但常因为做不到而沮丧。他一直想要凭着“循规蹈矩”,靠自己所行的义行救自己。他虽然很努力的过敬虔生活,竭力行善,但缺少得救的把握。
虽然他称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但从年幼开始,他就将“得救的盼望”奠基在他所做的事情上。
他每天祷告几次,每天读圣经几次,探访坐监牢的人,施舍给穷人,过着非常敬虔的生活。但他跟主的关系并不深,他的信心并没有对准正确的目标。
有一次,他乘船横越大西洋,途中遇见了大风暴。当时他被风浪所惊吓,非常害怕,可是他看到同船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却神情泰然,一点儿也不惊惶。虽然外面有狂风巨浪侵袭,他们仍像处在风和日丽的阳光下那样的宁静安详,不但大人不怕,连小孩都不怕。为什么他会慌乱惊怕,而他们却不怕?约翰‧卫斯理心里就很羡慕这样的平安。
这些从德国来的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对于“因信称义”的真理很有把握。他们知道得救唯有靠耶稣。而约翰‧卫斯理却没有这样的把握。
1738年5月24日晚上,当他独自走在街头时,听到有人在家中唱诗的歌声。他就走进这个莫拉维亚人(就是今天捷克少数民族)的家教会,独自坐在后边。当天的讲员是一位刚从美洲回来的莫拉维亚宣教士,他在朗读两百多年前,马丁路德所写的《罗马书注释》的序言。
约翰‧卫斯理他听见马丁路德在《罗马书注释》里面清楚陈述“因信称义”的教义后,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能凭着过圣洁生活或遵行律法来得救。他虽然愿意照着圣经的话来规范自己,但就像保罗所说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当他明白“因信称义”的道理之后,如释重负,也从自责和自卑的心境中走出来。
他讲述基督在他心里的改变,说,“大约在九点差一刻的时候,当时,好奇妙,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我感到我已经相信基督作我的救主,基督已除去了我的罪,并且把我从罪和死的律中拯救出来。”
圣灵在他心里动了善工,让他确信,他是神的儿女,他的心就跟着火热起来。
约翰‧卫斯理的弟弟查理‧卫斯理,也是经历类似的灵性转变,当时摩拉维亚弟兄会的重要同工彼得‧波勒问他,“你是否盼望得救?”查理‧卫斯理回答,“是的。”彼得‧波勒再次问查理,“那根据什么理由你希望得救呢?”查理‧卫斯理就解释,“因为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事奉神了。”
彼得‧波勒听了只是摇头,一语不发。他晓得查理‧卫斯理还没有在基督里的信心,他还是想要靠自己的行为称义。1738年5月3号,彼得‧波勒和查理‧卫斯理展开一席长谈,结果神开了查理‧卫斯理心灵的眼睛,让他彻底觉悟:人只能因着相信耶稣基督得救。
他找到了他生命中所失去的,就是神早在基督里所赐下的平安。
得着复兴之后的卫斯理兄弟,到处去传道,工作更有能力。约翰‧卫斯理很会讲道,而弟弟查理‧卫斯理很会写诗。他写了一首“怎能如此”。在诗里说到,“怎能如此像我这样罪人,也能蒙主宝血救赎?因我罪过使祂受苦,因我罪过使祂受死;奇异的爱!何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
他被捆绑的心灵得到释放,“不再定罪”的确信,让他不再畏惧。他说,“哦,愿我有千万舌头,前来赞美救主,述说祂的恩典何等深厚,荣耀何等丰富。”
今天你有没有这样的确据和把握呢?
这个少年官什么都有,但他优柔寡断,他缺少“决志的力量”和“跟从耶稣坚定的心志”。他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耶稣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他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马太说,“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今天无数的人就像这个少年官,没有永生的把握,又没有毅然决志跟随耶稣的智慧和勇气。
英国圣公会大主教莱尔说,“有了感觉还需要行动”。他说,“这里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救恩来见耶稣,虽然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不信耶稣。他来并不是为了病得医治,他来也不是为了求一个孩子,他来是为了自己的灵魂。他以一个非常坦诚的问题,来开始这个对话:‘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我们肯定会这么想,‘这就是我所期盼的情况,这个人不是一个带有偏见的统治者或法利赛人,而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慕道友。’然而,这个少年人,他离开的时候是忧忧愁愁的,而我们以后也没有读到他悔改信主的记录。请不要忘记,对于信仰有好感并不等于悔改。我们可能在理性上认识真理,我们也可以常常感到良心的谴责,可能内心也有一些宗教的情感,有时候甚至会担心自己的灵魂,并且流了不少的眼泪,但,这一切都不是悔改。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有这些感觉,却没有行动,就是离弃真理。”
莱尔说,“要儆醒,当你已经知道信仰中敬畏、期待和盼望的是什么,不能停留在感觉上的满足。要继续行动,接受救恩,直到圣灵在你心里见证你是真正重生得救的。直到你已经清楚知道,在基督里你已经是新造的人。在你真正悔改之前,永远不要安息,要持续把盼望放在基督的身上。有感觉很好,但更好的是你真实的悔改了。”
一个人渴望救恩,却可能尚未得救。不要依从自己“软弱的意志”不敢跟从主,而要靠神的恩典勇敢跨出信心的第一步。良机常会因为过度斟酌而失去。
信心的“第一步”,是整个旅程最需要的。当你踏出信心的第一步,就在神的引导下,在基督里认识神,就看见和经历祂奇妙的作为。你以神为可信的,你信祂是全能者,神就向你展示祂实在是。但你若迟迟没有行动,等同于离弃了真理。
反观耶利哥城里的税吏长撒该,不是只要“看一看耶稣”,耶稣呼召他的时候,他马上从桑树上下来,欢欢喜喜的接待耶稣,随即用行动表现他的信心。
今天很多人起先他只是到教会来“看一看”,但耶稣不是被动的让你“看”,祂是复活的主,祂主动的呼召你,要与你同住。而你的回应就将决定你的永恒。当神给你蒙召的机会的时候,你是“忧忧愁愁的走了”呢,还是“欢欢喜喜的接待祂”?那些最终没有销灭圣灵的感动,欢喜接待耶稣,而且跟从主到底的人,是被选上的,深愿我们都在其中!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不是我们拣选了你,而是你拣选了我们,并且分派我们去结果子。你将暗中的宝物和隐密的财宝赐给古列,让他知道提名召他的,是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借着今天的信息,愿你对还没有信你的朋友说话。打开他们心灵的眼睛,使他们知道你救恩的完全。公义的父啊,你是如此爱我们,竟将你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你对我们的爱没有任何保留,完全倾倒在我们身上。你的恩典如同浩瀚的洋海,我们越明白越赞美,越经历越称谢。我们要靠着你爱子的圣名,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你,并且多结果子荣耀你。愿你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更殷勤的作主工,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我们把一切荣耀、颂赞都归给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