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4讲耶稣受洗(太3:1-17)
马太福音:第4讲耶稣受洗(太3:1-17)
来源:真道分解 讲员:叶明道
太3:1所说的“犹太的旷野”包括死海西岸和约但河下游的东、西两岸,根据历史考证,这里是犹太教派中的爱色尼派的主要生活地区。爱色尼人谨守礼仪,按照道德和礼仪上的洁净律例生活,当年为了要过圣洁生活,而集体退隐到昆兰的旷野,在那里研读圣经。有学者认为,施洗约翰穿的是骆驼毛衣服,吃的是蝗虫野蜜,是典型的爱色尼人。
施洗约翰和主耶稣是表兄弟的关系,比主耶稣大六个月。神特意拣选他成为基督的先锋,所以他在母胎的时候,神已经叫他成为拿细耳人。
施洗约翰在犹太的旷野中传道,内容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他所传的信息和主耶稣最初传道时的内容相同。
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福音用“天国”这个词(共33次),其他的福音书则用“神的国”。这和写作对象有关系,马太福音的对象是犹太信徒,所以他沿用犹太人的词汇,譬如天国、天上的父等等,犹太人用“天”字而不用“神”字,表明了他们因为敬畏神而不敢直呼神的名字。
施洗约翰向犹太人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他的宣告包含了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警告,“天国近了”是警告那将要来的审判者已经临近了;第二个重点是呼召,既然天国将要降临,人们必须悔改。
1:3印证了施洗约翰就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的先锋,经文引自赛40:3,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施洗约翰的工作就是为主预备道路,他也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当有人问他是否弥赛亚、以利亚或者其他先知的时候,他只是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这是约1:23说的。
犹太人为什么会问这样的一条问题呢?这和历史有关。那时候,犹太人一般相信先知的预言已经停止,但是另一方面,也相信在弥赛亚国度来临前,先知会再出现。有人期望这位最后的先知能像摩西或者以利亚。施洗约翰虽然没有告诉别人,他就是人们所期望的那一位,但是从他的衣着、生活和所传的信息,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确认他就是那位末代的先知。
约翰的传道果效很好(参3:5-6),前来受洗的人理应是真诚悔改的人,是3:7却让我们知道,施洗约翰不愿意为两群人受洗,分别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
当时的犹太社会主要有四个派别:
1. 爱色尼派:他们为了要过圣洁生活,而集体退隐到昆兰的旷野。
2. 奋锐党:他们曾经用武力抗拒罗马政府,这个派别在主耶稣死后不久便消散了。
3. 法利赛人:“法利赛”这个词在希伯来文是“分出来的”意思,他们是一个严守律法,并且与世隔绝的团体,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严格地遵守摩西律法,以及不成文的“古人遗传”。
4. 撒都该人:他们是祭司的后裔,在思想上世俗化和政治化,和罗马政府维持良好的关系。他们在宗教上否定天使、神迹,不信复活和一切灵界的事情。
一直以来,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是犹太社会中对立的教派,他们唯一的一次合作,就是一起捉拿主耶稣、指控耶稣。当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到施洗约翰面前,准备受洗的时候,施洗约翰严严地责备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
悔改是一个生命真正的改变,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看不见什么改变,那么这种悔改有可能不是真的了。所以约翰称那些法利赛人及文士为毒蛇,因为他们没有真诚地悔改。
施洗约翰强调自己的施洗是以悔改为前提的,这也带出了一个重点:他不愿意为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施洗,是因为他们没有显出任何悔改的记号。
另一方面,约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是耶稣基督的先锋,他认为自己为耶稣提鞋也不配。按照当时的风俗,提鞋是仆人的工作,但是约翰谦虚地表达,自己连做主耶稣的仆人也不配,约翰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讲到主耶稣,施洗约翰宣告说:“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麦子就是麦粒,麦粒是有价值的谷物,糠秕是麦子的外壳,没有什么用途,所以要烧掉。当农民用簸箕把麦子迎风扬起来的时候,糠秕会随风吹在一旁,麦粒则会聚集在簸箕里。
施洗约翰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指出弥赛亚不但来到世上施行拯救,也施行审判。悔改又相信的人,会蒙神拯救;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将要受神的审判和被弃绝,就像诗1:4-5所说的一样:“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
太3:13-17告知,约翰看见耶稣要来受洗,立刻拦住他,因为约翰觉得自己不配为耶稣施洗,反而期望耶稣为他施洗,主耶稣却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许了他。”
施洗约翰的洗礼,代表着人的悔改,但是主耶稣没有罪,他根本不用受洗,主耶稣接受洗礼的目的是为了“尽诸般的义”。
从上文下理来看,“义”是指接受了洗礼的人,在生活上应该做到的标准,所以主耶稣接受约翰的洗,是公开承认这种标准和尺度对祂和对众人同样有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尽诸般的义”的意思是成就神的使命,主耶稣认为洗礼可以促成神的工作,事实上,祂是在受洗后才开始祂的传道工作的。
总结来说,主耶稣接受洗礼有几个意义:
1. 尽诸般的义:神对弥赛亚诸般的义的要求,在主耶稣身上完全得到满足。
2. 对约翰的工作表示支持:让人知道他就是弥赛亚的先锋。当主耶稣受洗的时候,约翰便公开宣布弥赛亚的来临。
3. 为自己公开的事奉做准备。
4. 成为跟随他的人的榜样。
主耶稣的洗礼与别不同,神亲自见证耶稣是祂的爱子(3:16-17)。经文显灵了三位一的真理:圣灵降在圣子耶稣基督的身上,使主耶稣得着能力开展传道的工作;圣父亲自见证耶稣是祂所喜悦的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