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特蕾莎修女
你好朋友,我是你的老朋友武爽,很感恩再一次和你相会在长夜的牵引里。近期上映的电影《爱无止尽德蕾莎》,借着教廷册封她为圣人前的调查过程,叙述德蕾莎修女奉献给印度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的生平。内容从她18岁远离家乡到爱尔兰罗雷托修女会做初学生开始,到她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传教,在圣玛利亚罗雷托修女会中学担任校长;后因目睹印度贫富悬殊,写信给梵蒂冈总会,不顾反对声浪,请求离开修女会,只为专心服务印度穷人。几经波折,特里萨获得教宗准许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在加尔各答最穷的地区,为贫苦失学儿童设立露天学校,1950年教宗批准她与12位修女成立博济会;电影一直演到她87岁辞世后封圣的过程。
尽管描述的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传记,但从英文片名《The Letters》却可以领会导演与编剧拍摄此片更大的目的。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为了宣扬特里萨的爱人助人德行与典范,不如说透过特里萨写给心灵导师艾森神父的书信,让人看到她在无私奉献、以爱接纳一切、救助穷病的背后,人世间的贫困、苦难、种种灾厄也深深折磨着德蕾莎修女的心灵。虽然她不断向上帝祷告,但内心也会历经怀疑、困惑、冲突、不解、灰心与绝望。在她尘封多年的书信中,可发现她就如同一般人,也会陷入找不到上帝,感到被上帝背离的痛苦与孤寂中。纵使世人赞扬她的爱无远弗届,尊她满有圣人的榜样,但特里萨就如同每位跟随上帝的信徒一样,处于孤绝的考验时,同样也会在信仰中挣扎。
长夜的牵引,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一直的收听。特蕾沙的纠结,都可以从电影的叙事中看到。比如说,就算德蕾莎坚信“帮助贫穷者”是上帝对她的呼召,在等待教廷答复过程中,还是要忍受上层不同立足点的阻挠与质疑,学生家长的排挤与抵制。因着对上帝的信心与倚靠,她仍不凭借己力一意孤行,而是专心祷告,一心等候上帝的带领;甚至连学生遇到家庭逼婚的压力向她求助,她给的答案也是一样,教导学生要祷告,专心仰望上帝,等待神的旨意。因为在信仰上尊主为大的彻底降服,德蕾莎才有忘我的“谦卑”,忍受各方无理的挑衅;也才有“温柔”的言行,对人循循善诱;也才有“毅力”,以坚定的行动,让人感受她的真诚与爱心。靠神加添的力量,她才能以修女的身分,在龙蛇杂处的异教环境,落实照顾贫民的使命。可见信仰在她身上展现的价值,不单是顺服的信心,还有面对质疑的坚定、等候的耐心及突破革新的勇气。
亲爱的朋友,很快10。1假期就要来了,假期里你做什么呢,不妨看看这部电影吧《爱无止尽德蕾莎》。从这部传记电影,我们能看到德蕾莎是如何展现她对神的无比信心,以及那些令人感动的助贫事迹,包括: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她仅带着5卢比,相当1英镑,1美元就开始服事;她探访贫病的异教徒,教贫穷孩子读书识字,为要改变他们的一生;以身作则,服事最低层的人民,让修道院学生群起效尤,彻底扭转以往天主教在印度“高高在上”的形象;一再向受助的异教徒强调,所作所为绝非为了传教,而是从关心照顾着手,让人感受上帝,进而认识上帝。
德蕾莎修女令人钦佩之处不在封圣,而是她愿意离开贵族女校的舒适圈,放弃校长的头衔,深入民间,向保守的梵蒂冈教庭争取宣教方式,亲身照顾最底层、最被忽略的异教徒;她最让人动容之处,不是面对记者,拒绝受访的谦虚,而是时时彰显上帝之名的尊主为大,就算内心也曾有挣扎、痛苦,仍然坚守冈位,誓不放弃。如果一个人选择众人舍弃的道路,只是为了获得称颂或冠上世俗的荣耀,面对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浪时,不是马上变节,就是随波逐流。而特里萨能够坚守世人认定的“窄路”,在于她看清世上赞扬诋毁的虚浮,专心定睛在上帝要她实践的托付与人生使命。
长夜的牵引,谢谢你一直的收听,特蕾莎修女是我们今晚聊的话题。近期,被尊称为“加尔各答的天使”的特蕾莎修女,被教宗方济各正式追封为圣人。对于封圣,新教徒也许会有不同层面的争议,但德蕾莎修女生前身体力行付出的爱,却是这个世界最为稀缺的。她曾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最大的贫穷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姑且不论封圣的议题,从人生的意义,她彻底实践“照顾贫民”的心志,已让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从信仰的角度,她追随耶稣的步履,以爱关怀社会上最被忽略的人,照亮世上最黑暗的角落,落实信仰的意义,提升世人贫乏的心灵,不也是超然物外最大的胜利吗?“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最大的贫穷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德蕾莎这句暮鼓晨钟般的话语,需要被点醒的不仅是身处富裕社会却心灵空虚的人们,也是宣扬爱与信仰的所有基督徒。
感谢你收听今天的节目,我是武爽,明晚同一时间再见!
本集歌曲:天使心—赞美之泉、生命之花—王子音乐、进入命定—赞美生命之光、我要顺服—赞美之泉、大手牵着小手—赞美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