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怎样看待和摆脱过去生活及不好习惯的影响 与神同行:束缚我们的行为(2)

2022年09月15日 编辑:本站
与神同行:束缚我们的行为(2)
作者:查尔斯史达尼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快乐,常常焦虑,充满困惑,无法感到安稳和常常感到不满足呢?不管他们拥有什么,是怎样的身份地位,或者他们的人生达到怎样的成就,他们依然感觉不满足,到底为什么呢?当然,不少人可以把自己的不满足掩饰得很好,他们依然每天积极的过活,以笑脸迎人,不让身边的人察觉到;可是在他们心灵深处,他们知道自己是欠缺了那份满足感。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干脆就不加以掩饰,他们就依照自己里面的情况,活出来,表现出来。这表达在他们的面容上,在他们的行为上,他们就是要表现出自己的不满足。即使是重生得救,得着神生命,领受了恩典的,都依然会感到不满足。似乎是有些东西在束缚着他们,有些事物在控制着他们的行为和态度。这不是他们所喜欢的,或者愿意的,也不是他们所期待的,但却是在困扰着他们。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里面驱使着他们呢?他们说不出所以然,但却知道自己里面确实有些东西在纠缠着他们不放,使他们感到人生不满足。这里面的一股力量,在驱使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什至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我的表现是这样,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都在问,却找不到答案。

今天我们要继续思想怎样摆脱束缚我们的行为,也就是一些连我们自己也不明白和了解的态度和行为,但却是具有伤害性的。其实,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有根可寻,我们得追溯自己的过去,看是什么形成我们今天的行为表现,是什么导致我们感到不满足,不安定,令我们时常在焦虑之中,叫我们生活里没有喜乐。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继续思想的。

我们来看林前13章,这一章被称为爱之章,保罗把爱的真谛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爱,到底包含些什么元素,这章圣经很出名,很多人都熟悉而且引用,去描述爱的意义。可是,在这章经文的11节,保罗却说了另一件事,也是我们今天要思想的,他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我们要来留意的,就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孩子的事”,谈到孩子的事,相信在我们的脑海里面,都会有一些孩子气的动作和表达。而孩子的事这个词,在希腊文里面,是由两个字组合成的。我们先来看太18章主耶稣所说的话,太18:1-4说:“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主耶稣在这里要说些什么呢?主耶稣所强调的就是,当我们在属灵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信心上要返回像小孩子那样的谦卑,那样的诚实,那样的开放,这是神所喜欢的。这是我们在信心上要追求和学习的,即使我们是成人,但在信心上却要保持像孩子那样。可是塑的,另一方面,我们在感情的表达上,在我们的情绪控制上,却要放弃像孩子那样。

刚才我说,保罗所用的词,是包含了两个词的组合,一是正面的,就是孩子独有的自然与健康的特色,这是神要我们仍旧保留的,因为孩子有他独特之处,是很多成年人缺少的,这些好的一面,即使我们长大了也得保留。可是另一方面,却是我们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撇弃的,就是孩子气的表现。这些孩子气的表现,只适合在孩子的时代表达,若是表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就不相宜了。所以保罗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中,都会有孩子气的表现,这似乎是无法杜绝的事。然而,若是这些孩子气的表现,就是我们成了人之后不应该有的表现,成为一种束缚,叫我们受到捆绑的话,我们就得想法子去摆脱,这就是我们要思想和学习的。我们会提出一些一般性的行为表现,也就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情况,来加以讨论。

神造我们的时候,给了我们思想,给了我们身体,也给了我们感情、心灵;可是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是空白的,就像一张白纸那样,而我们四周的人就为着一个初生的婴孩输入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有些人甚至说,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在母腹里面,已经受到外间的影响,我们暂且不去探讨胎教的可能性和可信性,就以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在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和模造。

在成长的过程中,影响我们最多最深的,自然是我们的双亲,以及我们身边的人,像兄弟姊妹,像老师等等。他们教导我们,把许多知识灌输我们,和我们建立关系。除了他们将许多东西放进我们的思想之外,他们本身的行为,就是一个榜样,是好是坏,都会直接做成影响,他们会成为我们品格和思想的一部份。每一个人都受着这些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日积月累的,就会塑造成我们现在的这个人。

当你年纪还小的时候,你父母亲跟你说的话,你不会跟他们理论,你也不会反驳,你会照单全收,信以为真,然后接受,当作是真的。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深受父母亲的说话所影响。我们不管它们是否对错,是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又或者是对我们有益或有害,我们都会相信,并用父母的角度来看自己。因此,父母的话就会构成我们思想的一部份,什至成为我们的品格,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人格,我们的自我看法,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以及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你有非常有智慧而又属灵的父母亲,他们从小就对你说:“你是宝贵的,你是有价值的,你是被爱的。父亲爱你,母亲爱你,天上的神也爱你,他会照顾你,保护你。我们爱你,神会藉着我们来照顾你,保护你。”这些不但是父母亲经常说的话,而且是父母亲全力以赴的行动,他们在行动上的确是这样的做,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的重要,从而产生归属感,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亦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与关怀。

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在父母亲心目中是如珠如宝的珍贵,而父母也看重他和知道他有所成就,孩子就会积极的表现自己,又得到父母亲的肯定,自信心因此能够更增强,这对他们一生有非常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他们会勇于接受挑战,会不畏艰难,因为知道父母亲会支持和鼓励着他,而他们的存在是很有价值的,是很重要的,对父母对神来说,他们都是那样的珍贵。在这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都会有很正确和很强的自我形象,他们不必靠别人的批评来肯定自己,因为他们从父母亲那里已经获得肯定,这影响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无价之宝。

我们也可以看另一个刚好相反的例子,比方说孩子在一个不是很重视他的环境中长大,母亲是个事业心十分重的女性,虽然有了孩子,但依然以事业为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孩子只是次要的,什至让孩子感觉,他是妨碍父母事业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孩子其实也感受得到,也知道自己在父母亲心目中的位置,远不如父母亲的事业重要。当然,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事业,因为他年纪还小,但他却具体的感受得到,他并不是父母心目中最重要的。

父母经常不能陪伴左右,不能聆听孩子的倾诉,不能及时跟孩子分享和分担喜与忧,不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援助,这对孩子所建立的归属感,成就感以及价值感,都会大打折扣,也会不如前面的那个强,这其实是一种欠缺。所以,在怎样环境成长的孩子,就会发展成怎样的性格,就会有怎样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成就感等等,这些结果都是必然的,是预期中的。

又或者在一些环境中,父母亲从来没有给孩子明确的标准和指引的,孩子也会经常有失落感,因为不知所措。父母亲能不能接纳,能不能容忍或者作出怎样的反应,孩子根本不能事先知道,也不能掌握得到,因为一切都在乎父母亲的情绪和当下的心情所定。心情好的时候,做什么都可以,提出什么要求都被接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都好办,但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同一件事就会被推翻,就得不到认同和看重。所以做孩子的,要看父母的脸色,要猜测父母的心情,这会造成孩子长大的时候,有极强的挫败感,焦虑以及惧怕,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是没有标准和界线的。

当孩子长大以后,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从小所学到的应用出来,但到底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是怎样的呢,他们无从自行评估。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一个没有标准的家庭中长大的,他们也会以自己的感受和当时的心情来作为准则,这就很危险了。感觉是常变的,是靠不住的,是忽上忽下的,人如果凭感觉行事,会非常危险。然而,对一个长期在凭感觉而判断事情的环境下生长的人,又能怎么样呢?他们所做的,其实很难脱离他们父母亲的做法。

我不是说,一旦我们发现自己是这样的人的时候,就转去怪责自己的父母亲,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根,去追溯,去找出其原因来。我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在身体上是长大成人,但是在行为上却依然有很多孩子的模式和表现。事实上,不论是成年的男或女,在他里面总会有个小男孩和小女孩,有时会在我们的谈吐中跑出来,在我们的情绪表现中活现出来。某些事情会触发我们将那个童年的我,再度活现出来。

过去一些深刻的感受,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件,都可能会潜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情况之下被触动而爆发出来,也许连当事人也未预料得到,但却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了。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反应;那就是说,如果那人经过思考,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经过考虑而有的表现,会是成熟的;可是,没有经过思想的反应,是自然的,也是最真的,也许就正好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表现。一句说话,一个动作,有时正好表达里面的我来,因为这正是童年时的我对这类事物的反应和态度。

保罗非常明白这现象的产生,所以他提醒弟兄姐妹,在成了人的时候,要把孩子的事丢弃。我想每一个基督徒,都希望作个爱神爱人的基督徒,都希望作神喜悦他作的事,然而有些表现是连自己也不明白,无法解释的。有些时候,人会痛苦的在神面前问:“神阿,到底为什么我会这样说?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我自己也不想的,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如果是偶然这样,也许我们还可以容忍和接受,但如果它是继续的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形成一种干扰的话,那就得去面对和解决了。

我们要认真的去思想,是不是有某些东西在一直束缚着我们呢?是不是一些旧有的坏习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跑出来,破坏我们今天的生活呢?其实,这类成人不应该有的孩子气的事情很多,什至多到数不胜数,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所能举的,只是一些普通的事情而已。有些人问:“到底有怎样的表现,才算是必须对付的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看,要是某些举动或表现,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而又导致问题的产生的话,那就是该面对的问题了。

因此,在我们发现自己有某些地方不妥当的时候,首先我们必须去认识这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糊哩糊涂的过日子,我们必须认识到,是什么事情不妥,是一个习惯呢?是一种态度呢?是一种表达方式呢?这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得留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去认识这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认识了自己的毛病之后,跟着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它推到父亲或母亲的身上,不是说这是母亲的错,这是父亲的错,不是这样。既然我们自己有这方面的毛病,我们就得承认这是自己的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要承当,以及要处理的问题。我不能再谴责别人,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自己承担责任,所以要承认这是我们个人的问题。

然后,我们要回想和确定问题的根源到底是在那里,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是谁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径。为什么当某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会失去理智和自制能力。我们要寻溯那根源,祈求圣灵的帮助,祂会让我们找得到,因为神希望我们可以过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如果我们立下心志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而祈求圣灵的帮助的时候,圣灵一定会帮助我们的。

还有,当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或人物之后,要用饶恕的态度去解决。也许是这个人当年跟你说了一些话,做了一些事,导致你今天受到了某样事情的束缚和辖制,但是你愿意饶恕,你愿意让事情过去,不追究也不提起。有些人从小就被遗弃,是他的父母亲当年不要他,所以成长后的他变得很孤僻,很没有安全和自信,也很自卑,但是唯一能够将他解脱出来的,只有是饶恕。不论别人过去对你怎样,做了一些什么事,导致你今天有这样的问题和毛病,你所能做的,依然是饶恕;而不是找他出来,教训他或者是报复,绝对不是。

再有一点就是要饶恕自己。我们为自己所做的某些行为而感到内疚,我们自责,但是这不是解决的方法。既然知道成因是什么,神也乐意饶恕我们一切的过失,我们也应该学习饶恕自己,将自己从这束缚中释放出来,这是得自由的方法。我们在神面前求神的帮助,让我们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和饶恕自己。神会释放我们,使我们得到自由。

我们的心思要向着神开放,并且要相信神爱我们,祂乐意将最好的福气赐给我们,又帮助我们摆脱一切的束缚和捆锁。弟兄姊妹,在神没有难成的事,祂能够帮助一切专心信靠祂的人,让他们得享丰盛的人生。虽然过去有些事情仍然在困扰着我们,但是我们当活在今天,活在目前,过去的一切,以饶恕去解决,而现在的生活,我们得朝着神的心意去行,要将孩子的事丢弃,要让神的爱充满我们,以致我们可以享受神所赐的丰盛生活。

圣灵活在我们里面,祂会赐给我们喜乐和平安,以及心灵的满足。这份满足不受环境所限制,因为是直接从神而来,是神所赐的,所以不能夺去,也是神专诚赏赐给我们的。主耶稣说,“真理可以使人得自由”,只要我们依着真理去做,去过生活,神会保证我们拥有自由释放的人生。

罗马书6章提醒弟兄姐妹,我们的生活要与世人有别。19到23节说:“我因你们肉体的软弱,就照人的常话对你们说,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因为你们作罪之奴仆的时候,就不被义约束了。你们现今所看为羞耻的事,当日有什么果子呢?那些事的结局就是死。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相关链接:为什么许多人都不快乐焦虑不满足 与神同行:束缚我们的行为(1)

上一篇:我奔跑不是漫无目标(哥林多前书9:26) 今日圣言9月15日:如何获胜
下一篇: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生命转折点9月16日:到楼上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