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主啊我今天就要敬拜你因为在你的殿里住一日强如在外面住千年请帮助我继续信靠你、敬拜 圣经日日行7月13日:敬拜神

2022年07月13日 编辑:本站
圣经日日行:7月13日:敬拜神
作者:甘力克

皮特.格莱格Pete Greig在其著作《视野与誓言》The Vision and The Vow中描述了一位著名艺术评论家在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腓力皮诺.力皮Filippino Lippi的作品时的一段轶事。评论家站在伦敦国家艺术馆中,仔细端详这幅创作于15世纪的画。这幅画描绘圣母马利亚安坐在椅子上,手揽圣婴耶稣在膝头,两位圣徒多米尼克和耶若米跪在马利亚脚前。但这幅画让艺术评论家感到困惑。力皮的画功无可挑剔,整幅画的明暗对比、色彩运用都堪称一流,但画作的比例却略显失调:远方的山脉被夸大了,让人感觉它好像随时都会从画框中掉出来似的;而跪在地上的两位圣徒看起来也非常不自然。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卡明Robert Cumming可能不是第一位注意到这幅珍品存在瑕疵的人,但他恐怕是最后一位对此幅作品提出批评的人。因为卡明突然意识到,问题并不在画家力皮,而在自己。因为这幅画绝非为艺术走廊而创作,它本该被挂在教堂的祷告室里。

这位严谨的艺术评论家恍然大悟,他立刻在画框前双膝跪地。卡明马上就发现了历代艺术评论家所没有看到的景象:当他俯伏在地时,才知道这幅画作堪称完美。整幅画显得极其神圣、肃穆。画面的后半部并非主体,而是勾勒出意境。两位圣徒与圣母的比例非常协调。卡明感到自己就跪在多米尼克和耶若米中间;最神奇的是,当他抬起头,竟发现圣母马利亚正用温柔、爱怜的目光看着自己。

问题并不在于力皮的画,而在于欣赏画作的人。双膝跪地,以敬拜姿态仰望画作的卡明看到了那位骄傲的艺术评论家卡明永远看不到的景象。只有跪在地上祷告的人才能窥见这幅画的灵魂。面对神,正确的视角就是敬拜和仰望。

敬拜而来的祝福

诗篇84:8-12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事会比敬拜神、行走在和他的亲密关系中,并享受他的爱更美好的事了。本段祷告就反映了这一点:“耶和华万军之神阿,求你听我的祷告 …… 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垂顾观看你受膏者的面”(8-9节)。

本诗篇提到人们在神的居所敬拜他时(此时是耶路撒冷的圣殿)所享受到的祝福。那些居住在神家里的人有福了,“他们仍要赞美你”(4节)。

诗人说他宁愿在神的殿里住一日,好过在别处住千年:“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10节)。

敬拜神就如同沐浴在“阳光”下(11节),沁润在他的温暖和光明中。神的同在就如同“盾牌”,保守我们免受邪恶的攻击(11节 – 信息版圣经)。

诗人切切祈求,因为他知道这有多么美妙:“因为耶和华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万军之耶和华阿,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11-12节)。

主啊,我今天就要敬拜你。因为在你的殿里住一日,强如在外面住千年。请帮助我继续信靠你、敬拜你。

单单敬拜神

罗马书1:18-32

人会越来越像自己的偶像。如果我们敬拜毫无价值的偶像,我们也会变得没有价值。但如果我们敬拜神,就会越来越像他。

从这一章开始,保罗将阐述世界的问题。世界败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25节)。

神的确首先向犹太民族启示了自己。可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又如何呢?保罗在此指出,所有人都“无可推诿”(20节)。

神借着所造之物启示了自己:“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19-20节)。

虽然人能从创造之中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正如诗人指出:“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1)。

我们只需用心观察神奇的大自然,便知一定有神。世界的问题在于:尽管神凭借创造启示了自己,但人们“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21节);他们“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25节)。

因此,保罗说“神就任凭他们……”(24,26,28节)。虽然神任凭人们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但他希望有一天他们能从错误中学到些教训。不敬拜神的生命终将变得毫无价值。信息版圣经的翻译是:“没有神就没有爱”(27节 – 译者翻译)。

“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28节 – 信息版圣经 – 译者翻译)。

当人们疏于敬拜神,社会风气就渐渐败坏。如今,敬拜神的英国人越来越少,英国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

如果你想站在正确的角度面对人生,就将眼光定睛在耶稣身上,认真敬拜、服侍造你的主吧。

主啊,我们祈求我们的国家能够悔改,离弃敬拜受造之物,重新开始敬拜你。

复兴的“敬拜”

列王纪下24:8-25:30

放眼当今社会,你难免会感到基督徒再次经历“被掳”。教会似乎正在瓦解。

本段经文显明,百姓的日子确实困苦,但希望仍在。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描述的罪恶不断蔓延,其恶果势必要显现出来。这就是《列王记》在尾声为我们呈现的画面。以色列人都离弃了真神,转而去敬拜偶像(受造之物)。

悖逆招来的结果是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以色列人被掳。

在约雅斤统治期间(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兵上到耶路撒冷,围困城”(列王记下24:10)。“又将耶路撒冷的众民和众首领,并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万人,连一切木匠,铁匠都掳了去”(14节)。

犹大的下一任王是由巴比伦王指派的。西底家(公元前597-587年)并不比他的前任们好到哪里去。犹大国的状况愈加凄惨,尼布甲尼撒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剿(25章)。这次围剿比第一次更加可怕:“尼布甲尼撒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25:9);所剩的人“都被掳去了”(11节);“这样,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21节)。

《列王纪》的作者告诉我们,这都是因为“耶和华的怒气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发作,以致将人民从自己面前赶出”(24:20)。

为了更好理解这段历史,我们需要参考《耶利米书》和《以西结书》(特别参考耶利米书13:18,39章,52章,以西结书12章,24章)。对神的子民来说,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圣殿被毁 。圣殿是以色列人敬拜神并且感受神同在的场所,而神现在把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列王记下24:20)。这可谓是“被掳”所带来最悲哀的结果。

但《列王纪》的结尾显现一丝希望。被掳后第37年,犹大王约雅斤被释放(25:27)。巴比伦王甚至常邀他同桌吃饭(29节)。圣经带给我们的信息是:被掳的日子总有一天要终结,欢庆的日子早晚会到来。神的子民一定会重返故土,重建圣殿并再次敬拜神,享受神的同在。

主啊,我呼求你复兴你的百姓。请让我们复原,愿我们的国家能够悔改归向你,敬拜你、再次享受你的同在。愿百姓能再次跪在你面前,从正确的角度审视人生。

佩泊的补充

诗篇84:11

“神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个大好消息,可我宁愿圣经说的是:“行为不算太坏的人”,因为“行动正直” ,这要求实在太高了。但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十字架的原因,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靠自己做到完全。

今日金句:

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诗篇84:10)

上一篇:这智慧今世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若知道他们就不会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如经上 尔道自建7月13日「神的灵」引导我们明白神最宝贵的真道!
下一篇:我们也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语而是用圣灵所教的言语用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 尔道自建7月14日:属灵人何等蒙福

每天灵修

首页 每日灵修查经每日读经见证分辨知识证道生活分享婚姻家庭 标签 书籍 丛书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