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谦卑借着聆听分担他人的重担 用聆听和关心分享神的爱 分享在基督里的盼望
2020年07月20日 编辑:本站
旷野吗哪2020年7月20日:聆听的艺术
主持:孙大中
读经:希伯来书4章12-16节
金句:约翰福音2章25节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有一位修理机械修的老师傅,他有一项专长,就是总是能够在工厂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以高超的技巧正确找出问题所在,并很快地把它修好。他是怎么做到的?有人注意到,这个老师傅常常提早十分钟吃完午餐,趁没有人的时候,先回到工厂。
有一天,有人跟在他后面,想看看在别人开始工作前,他在做什么。发现他什么也做,他就是在四下无人,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站在厂房中央,闭上眼睛,聆听着机械发出的声音。他的耳朵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声响、每一个滴答声、每一个音调与震动的变化。正因如此,他可以马上在问题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发现征兆,所以哪一台机器不对了,一故障他马上找到问题,很快就把它修好了。
我们也要学习多观察,少说话;多聆听,少发言。有人说:“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是有原因的”,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土耳其人说:“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所以“听”的次数应该是‘说话’次数的两倍。”
“听”可以让你多知道,但“说”则“言多必失”。我们的问题,常常就是知道的太少,但讲的太多。“多言”不如“多知”。
有句话说“表达是一种技术,聆听却是一门艺术。”“艺术”比“技术”更难。有时“懂得聆听”,比“表达”更重要。每天我们都在“听”与“说”之间渡过。别人告诉我,“要我听”这是被动的,叫“听闻”。“我听闻有这样的事情……。”但“我要听”是主动的,就叫“聆听”。
“聆听”的“聆”字你把它拆开来,“耳朵”旁边有个“令”字。换句话说,我“命令”自己去听。主动告诉自己,“要注意对方所说的,好好用心听”,这叫“聆听”。
在所有关系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一位脱口秀女主持人欧普拉(Oprah Winfrey),之所以大受欢迎,除了因为她工作勤奋,所主持人节目“贴近现实生活”之外,就是她懂得聆听。无论讨论什么话题,她总是坦白、诚恳的站在“观众的立场”发言,处处反映观众的心情。套用印第安人的说法,就是她“穿上了对方的鞋子”。
1996年,欧普拉在节目里讨论“狂牛症”,她讲了一句“再也不吃汉堡了”,让牛只的期货价格暴跌百分之十。当时全世界总计107个国家在收看她所主持的“欧普拉秀”。《时代杂志》把她列为二十、二十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领袖的耳朵,必须能与人民的声音起共鸣。”领袖不是专门去听奉承话,而是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感受、去与他们呼应。不懂得谦虚聆听,不能作好领袖。
今天在频繁的人际互动中,“聆听”更显得重要。你心里有很多话想要找人倾诉,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出口,别人也是一样。
“聆听”的技巧并不高深,就是有足够的耐性加上沉静的心。在听的时候,不是打断别人的思绪,也不急着表达个人的意见,不轻易说“我明白”,“我了解”。而是耐心听,才能有效的帮助对方。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管理问题百分之六十来自沟通不良,沟通不良大半来自于缺乏聆听。”因为缺少聆听产生的误会多不胜举。雅各书1章19节提醒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
今天很多沟通上的困难,关键就在于人不爱听,只爱说,只爱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为自己比别人更懂。我们常常只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结果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没有耐心听、没有好好的仔细听。我们看重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而没有耐心好好听完对方所说的。所以让我们省察,是否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是一面听,一面心里在想自己要讲的?是否我们不太注重自己的形像,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有一个青少年跟他的朋友说:“在我爸爸的心里,我只是一个逗号。”他的朋友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青少年说:“不管什么时候我和我爸爸讲话,他都停止讲话,先停顿。但是当我讲完以后,他立刻又开始了,好像我刚才什么都没说。我只是他话与话之间的一个‘逗号’。”
当别人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肯留心听,会让对方有一种感受,“我好像是在跟聋子在说话。”对方会感到他所说的毫无价值,感到不被尊重。无形中,在人际之间就制造了“距离”。拒绝聆听,只会让彼此变得冷漠,亲子关系更疏远。当别人话还没说完,你就下了结论。还没听到结尾,你就急着发表意见。还没听懂,你就要别人听你说。还没有听完,就先回答,结果别人就不想再说了。箴言18章13节,所罗门说:“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箴言25章20节,所罗门又说:“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碱上倒醋。”
没听清楚,作出了不当的回应,就是自己的愚昧和羞辱。但透过“聆听”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谨慎回答。“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言25章11节)
当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一直想着“要怎么回答”,而是看着对方的眼睛,用目光来表达关注。你的“眼神”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知道你是真心的关心他。
要跟人说点什么,需要“学问”。但是“聆听”,不需要丰富的学识,只需要一颗愿意关怀、愿意尊重别人的心。今天很多人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人倾诉,希望有人肯听他、肯了解他。我们要存着体恤的心,尊重的态度,耐心的听,不要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关怀始于尊重,聆听就是治疗。”不要急着表达意见,好像自己很懂要去教导别人。而是像主耶稣这样,与人同情;不要说:“我明白。”、“我了解。”这样讲只会让对方更着急。
你说:“那要怎么说呢?”你可以说:“这样啊……。”继续耐心听,偶尔问一、两句,他就会说得更多。要耐心听,直到听出对方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当你借着聆听,真正进入对方的心灵世界,明白他的感受,知道他的想法,对方就感到轻省了、就感到释放了。你花时间听他,等同于默默的告诉对方:“爱你、我很在乎你,我要陪你一起难过……”他就不会太难过。
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当祂道成肉身在地上做人的时候,祂约束自己的神性,与我们认同,凡事和我们一样。祂是无所不知的,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用不着谁见证这人、那人是怎样的。但祂要我们知道,祂了解我的挣扎,体恤我的软弱,因为祂就住在我们中间。大卫在诗篇103篇说:“祂知道我们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神实在体谅我们。主爱我们,要作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我们作神人之间的中保,使我们能够坦然无惧的来到神的施恩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有主的心,也懂得多体谅人。听人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别人“还没讲完”,就以为自己已经把握住了对方谈话的内容。就按奈不住,好像“现在总算轮到我说话了!”不要自高自大,以为自己知道什么,而要学习谦卑。不要只单顾自己的事,而要借着聆听,学习分担他人的重担。彼得前书3章8节,彼得说:“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基督徒正在经历“基督化”的过程,带着“属基督”的印记,走主所走过的路,作主所作过的事。主怎样爱我们,我们也要这样去爱人;聆听和关心,就是无形中分享了神的爱。一个人对基督认识有多深、明白祂的心有多少,他对人的爱就有多真。如果跟我们诉苦的人,还没有信主。我们可借由关心他们,和他们分享在基督里的盼望。
有一个故事说到,一个滴酒不沾的年轻人,有一次在车上遇到一个落魄潦倒的酒鬼,就坐在他旁边。车子开了没多久,酒鬼又开始喝起酒来了,并且频频的邀这个年轻人也喝一点。年轻人没有把他推开,没有嫌他脏、嫌他臭,或着换到别的座位去,而是很客气的对这个落魄潦倒的人说:“谢谢,我不喝酒,不过我感觉你是个慷慨的人。”说着就跟他聊了起来。这人就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说出了很多心里的话。正所谓“酒后吐真言”,他讲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挫折、痛苦,很多让人心酸的事情。
年轻人很仔细的听着,然后诚恳的邀请他信耶稣,他跟这个需要怜悯的人分享自己信主的经历,并鼓励他:“耶稣能改变这一切!”就这样,把这人挽回过来。
“倾听”需要花时间,要保持长久的专注;要预备自己的心,多去感受。当我们用心去理解他人,就会给对方带来全新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对他的爱。你不但能为自己赢得友谊,并且正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借着聆听,你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多从前不知道的知识,增广了自己的见闻。
借着今天的信息,求主在“聆听”的功课上帮助我们、教导我们,使我们借着“聆听”,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造就。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借由彼得的口提醒我们“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我们多么容易言语急躁,看自己比别人强。但你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帮助我们有能力照着你的教导“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在聆听上效法你,愿意更多了解人,使人愿意把更多的事向我们倾诉。更求主给我们充足的智慧,能够用爱心说诚实话,用从你来的言语扶助将要跌倒的人,用从你来的爱,使软弱的膝稳固。求主每天提醒我们的耳朵,使我们有受教的心。我们把未来的日子交托在恩主手中,愿主施恩赐福。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主持:孙大中
读经:希伯来书4章12-16节
金句:约翰福音2章25节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有一位修理机械修的老师傅,他有一项专长,就是总是能够在工厂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以高超的技巧正确找出问题所在,并很快地把它修好。他是怎么做到的?有人注意到,这个老师傅常常提早十分钟吃完午餐,趁没有人的时候,先回到工厂。
有一天,有人跟在他后面,想看看在别人开始工作前,他在做什么。发现他什么也做,他就是在四下无人,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站在厂房中央,闭上眼睛,聆听着机械发出的声音。他的耳朵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声响、每一个滴答声、每一个音调与震动的变化。正因如此,他可以马上在问题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发现征兆,所以哪一台机器不对了,一故障他马上找到问题,很快就把它修好了。
我们也要学习多观察,少说话;多聆听,少发言。有人说:“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是有原因的”,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土耳其人说:“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所以“听”的次数应该是‘说话’次数的两倍。”
“听”可以让你多知道,但“说”则“言多必失”。我们的问题,常常就是知道的太少,但讲的太多。“多言”不如“多知”。
有句话说“表达是一种技术,聆听却是一门艺术。”“艺术”比“技术”更难。有时“懂得聆听”,比“表达”更重要。每天我们都在“听”与“说”之间渡过。别人告诉我,“要我听”这是被动的,叫“听闻”。“我听闻有这样的事情……。”但“我要听”是主动的,就叫“聆听”。
“聆听”的“聆”字你把它拆开来,“耳朵”旁边有个“令”字。换句话说,我“命令”自己去听。主动告诉自己,“要注意对方所说的,好好用心听”,这叫“聆听”。
在所有关系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一位脱口秀女主持人欧普拉(Oprah Winfrey),之所以大受欢迎,除了因为她工作勤奋,所主持人节目“贴近现实生活”之外,就是她懂得聆听。无论讨论什么话题,她总是坦白、诚恳的站在“观众的立场”发言,处处反映观众的心情。套用印第安人的说法,就是她“穿上了对方的鞋子”。
1996年,欧普拉在节目里讨论“狂牛症”,她讲了一句“再也不吃汉堡了”,让牛只的期货价格暴跌百分之十。当时全世界总计107个国家在收看她所主持的“欧普拉秀”。《时代杂志》把她列为二十、二十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领袖的耳朵,必须能与人民的声音起共鸣。”领袖不是专门去听奉承话,而是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感受、去与他们呼应。不懂得谦虚聆听,不能作好领袖。
今天在频繁的人际互动中,“聆听”更显得重要。你心里有很多话想要找人倾诉,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出口,别人也是一样。
“聆听”的技巧并不高深,就是有足够的耐性加上沉静的心。在听的时候,不是打断别人的思绪,也不急着表达个人的意见,不轻易说“我明白”,“我了解”。而是耐心听,才能有效的帮助对方。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管理问题百分之六十来自沟通不良,沟通不良大半来自于缺乏聆听。”因为缺少聆听产生的误会多不胜举。雅各书1章19节提醒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
今天很多沟通上的困难,关键就在于人不爱听,只爱说,只爱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为自己比别人更懂。我们常常只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结果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没有耐心听、没有好好的仔细听。我们看重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而没有耐心好好听完对方所说的。所以让我们省察,是否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是一面听,一面心里在想自己要讲的?是否我们不太注重自己的形像,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有一个青少年跟他的朋友说:“在我爸爸的心里,我只是一个逗号。”他的朋友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青少年说:“不管什么时候我和我爸爸讲话,他都停止讲话,先停顿。但是当我讲完以后,他立刻又开始了,好像我刚才什么都没说。我只是他话与话之间的一个‘逗号’。”
当别人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肯留心听,会让对方有一种感受,“我好像是在跟聋子在说话。”对方会感到他所说的毫无价值,感到不被尊重。无形中,在人际之间就制造了“距离”。拒绝聆听,只会让彼此变得冷漠,亲子关系更疏远。当别人话还没说完,你就下了结论。还没听到结尾,你就急着发表意见。还没听懂,你就要别人听你说。还没有听完,就先回答,结果别人就不想再说了。箴言18章13节,所罗门说:“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箴言25章20节,所罗门又说:“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碱上倒醋。”
没听清楚,作出了不当的回应,就是自己的愚昧和羞辱。但透过“聆听”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谨慎回答。“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言25章11节)
当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一直想着“要怎么回答”,而是看着对方的眼睛,用目光来表达关注。你的“眼神”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知道你是真心的关心他。
要跟人说点什么,需要“学问”。但是“聆听”,不需要丰富的学识,只需要一颗愿意关怀、愿意尊重别人的心。今天很多人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人倾诉,希望有人肯听他、肯了解他。我们要存着体恤的心,尊重的态度,耐心的听,不要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关怀始于尊重,聆听就是治疗。”不要急着表达意见,好像自己很懂要去教导别人。而是像主耶稣这样,与人同情;不要说:“我明白。”、“我了解。”这样讲只会让对方更着急。
你说:“那要怎么说呢?”你可以说:“这样啊……。”继续耐心听,偶尔问一、两句,他就会说得更多。要耐心听,直到听出对方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当你借着聆听,真正进入对方的心灵世界,明白他的感受,知道他的想法,对方就感到轻省了、就感到释放了。你花时间听他,等同于默默的告诉对方:“爱你、我很在乎你,我要陪你一起难过……”他就不会太难过。
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当祂道成肉身在地上做人的时候,祂约束自己的神性,与我们认同,凡事和我们一样。祂是无所不知的,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用不着谁见证这人、那人是怎样的。但祂要我们知道,祂了解我的挣扎,体恤我的软弱,因为祂就住在我们中间。大卫在诗篇103篇说:“祂知道我们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神实在体谅我们。主爱我们,要作我们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我们作神人之间的中保,使我们能够坦然无惧的来到神的施恩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有主的心,也懂得多体谅人。听人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别人“还没讲完”,就以为自己已经把握住了对方谈话的内容。就按奈不住,好像“现在总算轮到我说话了!”不要自高自大,以为自己知道什么,而要学习谦卑。不要只单顾自己的事,而要借着聆听,学习分担他人的重担。彼得前书3章8节,彼得说:“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基督徒正在经历“基督化”的过程,带着“属基督”的印记,走主所走过的路,作主所作过的事。主怎样爱我们,我们也要这样去爱人;聆听和关心,就是无形中分享了神的爱。一个人对基督认识有多深、明白祂的心有多少,他对人的爱就有多真。如果跟我们诉苦的人,还没有信主。我们可借由关心他们,和他们分享在基督里的盼望。
有一个故事说到,一个滴酒不沾的年轻人,有一次在车上遇到一个落魄潦倒的酒鬼,就坐在他旁边。车子开了没多久,酒鬼又开始喝起酒来了,并且频频的邀这个年轻人也喝一点。年轻人没有把他推开,没有嫌他脏、嫌他臭,或着换到别的座位去,而是很客气的对这个落魄潦倒的人说:“谢谢,我不喝酒,不过我感觉你是个慷慨的人。”说着就跟他聊了起来。这人就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说出了很多心里的话。正所谓“酒后吐真言”,他讲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挫折、痛苦,很多让人心酸的事情。
年轻人很仔细的听着,然后诚恳的邀请他信耶稣,他跟这个需要怜悯的人分享自己信主的经历,并鼓励他:“耶稣能改变这一切!”就这样,把这人挽回过来。
“倾听”需要花时间,要保持长久的专注;要预备自己的心,多去感受。当我们用心去理解他人,就会给对方带来全新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对他的爱。你不但能为自己赢得友谊,并且正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借着聆听,你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多从前不知道的知识,增广了自己的见闻。
借着今天的信息,求主在“聆听”的功课上帮助我们、教导我们,使我们借着“聆听”,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造就。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借由彼得的口提醒我们“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我们多么容易言语急躁,看自己比别人强。但你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帮助我们有能力照着你的教导“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在聆听上效法你,愿意更多了解人,使人愿意把更多的事向我们倾诉。更求主给我们充足的智慧,能够用爱心说诚实话,用从你来的言语扶助将要跌倒的人,用从你来的爱,使软弱的膝稳固。求主每天提醒我们的耳朵,使我们有受教的心。我们把未来的日子交托在恩主手中,愿主施恩赐福。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