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旷野吗哪2024年1月30日:在自己面前放一扇窗,不要放一面镜子

2024年01月30日 编辑:本站

旷野吗哪2024年1月30日:在自己面前放一扇窗,不要放一面镜子
作者:孙大中

读经:箴言3章21-35节

金句:马太福音11章29节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今天我们思想《在自己面前放一扇窗,不要放一面镜子》。

今天的灵修短文提醒我们,“不是自我形象,乃是基督形象。”作者建议我们“在自己面前放一扇窗,不要放一面镜子。”

巴克莱博士说,“对着镜子看自己,难免会顾影自怜。”

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名叫“那西色斯”的美少年,小时候他的父母向祭司询问这孩子的将来。祭司告诉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如果能够不照镜子,就可以长寿。”所以那西色斯虽然俊美,但始终是从别人的称赞中得知自己长得很美丽。

有一天,当那西色斯在森林里打猎,无意中发现了一处隐密的湖水,湖面波平如镜。他想要到湖那里去喝水,当他的头一低下来的时候,他就看见湖面上倒映着自己的容貌,一看就爱上了。从此他整天对着湖水中的倒影看个不停,越看越喜欢,终于憔悴而死,变成了水仙花,日日夜夜映照在水面上。所以英文“水仙”这个字就是“那西色斯”,有“自恋”的意思。

“自恋”的人太多想到自己,神要我们作“谦逊人”,少想到自己。所罗门说,“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要谦卑,要多想到别人,效法主,甘愿作众人的仆人。

托尔斯泰说,“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史怀哲说:“世上真正快乐的人,是那些学会服事的人。”

青年守则里有一条“助人为快乐之本。”知道怎么服事,并且有能力去服事人的,是最快乐的人。

慕安得烈说,“再也没有比成为所有人的仆人和帮助者更神圣、更属天的事了。”

“看自己”容易因为骄傲、嫉妒跟人起冲突。但是看主,思想主的风范,就让我们远离虚浮,不求从世界来的掌声,而是存心谦卑,要讨独一之神的喜悦。

保罗说,“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

要“胸怀世界”,不要“顾影自怜”。基督徒花时间自怜是最大的浪费!

要少看自己,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多仰望主的恩典和怜悯。

“看镜子”你容易变得自私,因为你只注意到“自己”,而没有想到别人。你若只在意自己的权益和荣耀,活在“自我”里面,就会跟人计较,心里就会藏着苦毒和嫉妒。

要“看窗户”,看看这个世界,多体贴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不要事事只为自己打算。

对于别人的需要“冷漠”就不是爱,因为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了自己的责任”。“爱”是为别人的好处甘愿付出代价,牺牲自己。是“爱”在推动着人间一切的美善。

别人的需要是你的“机会”,而不是你的“重担”。神把有需要的人带在我们身边,是要试验我们的爱心。

基督徒应当忘记自己和自己的重担,而寻找每一个机会去帮助那些正在背负重担的人。

耶稣对门徒说,“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主要借着我们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向他们行善。你越有心为别人好,主就越把天上的祝福倾倒在你身上。

你若缺少祂的爱,你就看不见他人的重担。你面前没有“窗户”,只有“镜子”,自然就不愿顾别人的事。

你看见一个落在强盗手中,被打个半死,躺在路旁等待救援的人,没有怜恤的心,就会像祭司和利未人那样,“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而不会像动了慈心的撒玛利亚人,主动上前帮助,因为你心里只有自己。

讽刺的是,当你落入困难中,你希望有人怜悯你,希望有人打开窗户看见你,而不是个个在照镜子,只顾自己。

人们往往重视自己的权益,多过责任。美国知名的布道家葛培理说,“除非我们的心被圣灵预备好了,接受神的热爱并把它反射出去,我们便不能照我们应尽的本份去爱别人。”

他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很难有敏锐为别人的需要着想的。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一种矫揉造作和冷酷无情的外表。这种情形主要的根源是由于许多人从未重生,神的爱从未浇灌在他们心里。”

约翰说,“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葛培理牧师一针见血地说,“因此,我们必须蒙救赎,我们必须与神的关系弄好,然后我们对别人的需要才会敏感。”

机会一去不再来,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基督借着圣灵在你心里动工的时候,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

约翰说,“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

让我们离开镜子,打开窗户,效法主,甘愿虚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

神的恩典不但赦免我们的罪,不但救我们脱离罪,更释放我们脱离“只顾自己”的心。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是要我们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按祂的旨意,服事这一世的人。

在神的家里看别人比自己重要,学习为主的名伺候圣徒,满足弟兄姐妹的需要。而不是轻看、藐视我们中间软弱的肢体,而是预备心要服事。主的兄弟雅各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试问,你有没有把别人的需要看得比自己的需更重要?

马太福音25章31-46节,耶稣说,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这些不看顾主的人是根本忘记,对应当把握机会行善的事,他们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义人常常想到他人的需要,并且毫不作难的向人伸出援手。他们不忘记神的法则,乐意顾别人的事,爱弟兄,爱众人。因为这是神的诫命。

义人的心“转离自己”,“转向他人”,为他人着想,感受别人所关心的事,为他们的切身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神。

今天你是否效法主,存怜悯的心?众人以为美的事,你有没有留心去做,并且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甘心?保罗提到末世的征兆之一就是人要“专顾自己”。

主耶稣在对别人的需要上从来不袖手旁观,祂“看见”,就“动了慈心”。

若我们活着不再是我,乃是基督,我们相爱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而要在行动和真诚上。

在人性中我们希望作个“巨人”,但主要我们像祂那样作“仆人”,服事人,甚至为人舍命。

约翰福音12章25节,主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

你“为自己”抓住不放,生命只会越来越贫乏。你把神的恩赐截留下来,霸占着主的恩典和祝福,一切都为自己,你太爱自己,结果就丧失了自己。

律法的义,要成就在“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主要救我们脱离“己”,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让我们能活出祂的生命,有分于祂的性情。

爱不是“衡量得失”之后的付出,而是在主的恩典感召下,乐意放下自己,照着祂对我的爱,按着祂做在我身上的去行。主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以赛亚书59章15-16节提到一句话,“那时,耶和华看见没有公平,甚不喜悦。他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

不要让主感到“不悦”,不要让主感到“诧异”,而要因为有主的心,常存弟兄相爱的心,让主“满意”,让主“喜悦”。

弟兄姐妹,你已经听了很多的道,你明白了很多的真理,还要去行。富兰克林说,“一吨的学问,不如一斤的善行。”

有句话说,“你是否学富五车与我无关,我只在乎你是否真心爱我?”

弟兄姐妹,若你活着只是“自我欣赏”,有什么意思呢?让主欣赏,才有意思。主欣赏你在爱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上逐日长进,在对别人的需要的敏感上更加像祂。

祂在父的右边正为你代求。尊荣以前,必有谦卑,不是跟人比较的自卑,而是不去想到自己,多想到主,渴慕像祂,甘愿“作众人的仆人”的柔和谦卑。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不要我们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而要我们忠实地活在你的救恩里。你不但救了我们脱离罪的权势,还要救我们脱离自我,使我们不爱己,而专一爱你。愿你来改变、转化我们,使我们活出你所喜悦的“又美又善”的生命。愿你加添我们力量,使我们不断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成为你在地上荣美的见证。父啊,愿你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你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从那丰满的恩典中,我们已经领受了,并且恩上加恩。愿你赐福义人的居所,使智慧人承受尊荣。我们把一切荣耀都归给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更多关于: 谦卑   倚靠神   顺服   的人   自己的   给我   恩典   弟兄   荣耀   旷野吗哪   孙大中
上一篇:我也必须 … 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 使徒行传 16:25-34 每日箴言1月30日:好消息,更多好消息
下一篇:基督徒对这个世界的人的生命价值 与神同行:有价值的人生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