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12讲帖前5:12-22

2022年05月27日 编辑:本站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12讲帖前5:12-22
来源:真道分解  讲员:张得仁

1. 前言:
1.1. 会众的行为责任(帖前5:12-22)
1.2. 斯托得牧师
1.3. 从社群成为教会
1.4. 领导指导(帖前5:12-13)F. F. Bruce:“领袖并不是因为被指派作领袖而作领袖的;他们之所以被推举作领袖;乃是因为他们看起来正在做领袖的工作。”
1.5. 团契指导(帖前5:14-15)
1.6. 崇拜指导(帖前5:16-22)

2. 会众对领袖的责任(帖前5:12-13):
2.1. 敬重“正在事奉的人”。
2.2. 帖前5:12这里所说的不是三种不同的人,而是同一班人;保罗用了三个分词描写他们:
劳苦、治理、劝戒。劝戒原文的字面意思是“使人的心思正当”。总括来说,本节的三个分词描写了那些为着教会的好处而辛劳地工作,负起照顾和治理教会以及教导信徒之责的一班人;保罗显然把他们看为教会的领袖,也许他们就是一班长老(参徒14:23;“长老”在新约时代亦称“监督”),尽管保罗没有以此名字称呼他们,而是把焦点放在他们的功能上。
2.3. 帖前5:13信徒用爱心格外尊敬教会的领袖,可使他们的领导工作更为有效。下文更说到:因为信徒若彼此和睦,对教会领袖的工作必有好处。无论如何,这一点是不庸置疑的:教会领袖应受尊重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所作的工,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地位。当然信徒和睦相处,会使教会领袖的治理工作变得较轻省和更有效。另一个可能的含意就是,信徒若顺从教会领袖的引导,便能制止可能在教会中出现的分争的趋势,使整个教会得以和睦共处。

3. 会众对个人的责任(彼此牧养的观念)(帖前5:14-15):每个信徒都当认识自己对教会其他成员的责任,并努力尽上本份。保罗随即提出四项劝勉:
3.1. “不守规矩”:不负责任,不亲手作工(4:11,2:9),反而用“弟兄相爱”的借口倚靠别人的供应来度日的人。这些人成为教会经济上的负累,亦使教会或基督教的名誉受损。
3.2. “勉励灰心的人”:灰心的人可能包括任何因亲人离世、挂虑他们不能有份于主再来时的救恩而灰心气馁的人(4:13-18),但并不局限于这种人,而是泛指因任何缘故在基督徒生活上感到灰心丧志的人。
3.3. “扶助软弱的人”:软弱指道德及灵性上的软弱(包括性方面的试探:4:3-8)、忍受逼迫、持守基督教的伦理标准、遵行神的旨意等事上缺乏力量的信徒。
3.4. “向众人忍耐”:忍耐是圣灵所结果子中的一样美德(加5:22)信徒在彼此的交往上,包括当他们的“警戒……勉励……扶助”不受欢迎或不被接纳的时候,要反映神对他们所显的忍耐宽容。
3.4.1. “不以恶报恶”:正是在别人惹动自己怒气的时候仍然不动怒,在别人加害于己之时仍然不谋报复。
3.4.2. “无论对谁都思想如何对他有益”:所指的善就是对人有益的事,保罗的意思不是笼统地要信徒彼此关心,为别人的好处着想,而是特指信徒面对别人(包括信徒及非信徒)的敌意甚或逼迫时,仍要向他们显出爱心的行动,做对他们有益的事。

4. 会众对公众崇拜的责任(帖前5:16-22):公开崇拜的四点指示:这里所有的动词都是复数!
4.1. 要常常喜乐(帖前5:16):
4.1.1. 相信任何情况之下神都在工作,及寄望将来的拯救。
4.1.2. 常常喜乐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信徒喜乐的基础、根源和对象,乃是主耶稣和祂所成就的救恩并圣灵的工作(1:6),这些是不受环境影响的。
4.1.3. 加尔文说:“一个人若不把基督的义和永生的盼望视为宝贵到一个地步、以致他在忧愁中仍然喜乐;他就是对神极度忘恩负义的。”
4.2. 不住祷告(帖前5:17):
4.2.1. 信徒要存着祈祷的态度、以祷告的精神来从事一切的活动,他们要过一个与神相交的生活。
4.2.2. 用祷告的心=时时倚靠神的态度。
4.3. 凡事谢恩(帖前5:18):
4.3.1. 祷告应不离感谢,而不住的祷告就是常常喜乐之法,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如此,因为信心藉祷告得以坚固,有坚固的信心纔能以主和祂的救恩为乐。因此,与其说这三句话指出三种态度,不如说三者是一个态度的三面。
4.3.2. 保罗在本节加上此语来形容“神的旨意”,强调了专属基督教的独特性质。
4.4. 聆听神的话语(帖前5:19-22):
4.4.1.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不要不让有此讲道恩赐的信徒讲道。教会整体或个别信徒不要禁止有这等恩赐的信徒运用他们的恩赐或忽视他们受感而说的话。不论是抑制自己或别人,或是忽略受灵感而说的话,都等于扑灭圣灵的火、熄灭圣灵的光,使教会得不到造就。因为神赐下属灵恩赐的目的,正是要使信徒得着造就,教会得以长进。
4.4.2. 藐视先知的讲论=不重视讲台。当时帖城的教会中可能有一种趋势,就是将那些较惹人注目的恩赐看为比说预言的恩赐更重要。
4.4.3 凡事查验的提醒:保罗把凡事察验的责任放在教会整体身上,不是只放在有辨别诸灵的恩赐。
4.4.3.1. 教义的试验
4.4.3.2. 生活见证的试验
4.4.4. 冯荫坤:保罗在这里(19-22节)为信徒提供了回应灵恩运动的正确态度和处理方法:一方面,要存开放的态度,以免矫枉过正、犯了抑制圣灵工作的大忌;另一方面,不要把一切自称为圣灵恩赐之彰显的现象都囫囵吞枣般接受过来,乃要“考验一切,好的,应保持;各样坏的,要远避”(思高)。不消说,我们若要依循使徒在此的教导,就要先对圣灵的身份和工作有所认识,因此“圣灵论”不应只是神学生才修读的课程,而是每个信徒都当留意的课题。

上一篇:帖撒罗尼迦前书:第11讲帖前5:1-11
下一篇:帖撒罗尼迦前书:第13讲帖前5:23-28
首页 每日灵修查经每日读经见证分辨知识证道生活分享婚姻家庭 标签 书籍 丛书
返回顶部
触屏版 pc电脑版

© 福音家园m.zyesu.com